来源:电科防务研究
中国青年网官方微信出品
上世纪80年代,机载预警雷达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并逐步获得突破。为加快预警机研制,中国开展预警机对外合作,1994年,中俄以达成三方合作协议,中国购买4架俄罗斯的IL-76运输机,由以色列在其基础上改装为“费尔康”预警机。2000年7月,美国逼迫以色列政府取消了这项合同。
“费尔康”事件更加坚定了中国人自己研发预警机的决心:一定要争口气,搞出自己的战略预警机!
其实,在中国决定引进“费尔康”预警机时,中国也并未放弃对预警机技术的研究和跟踪。国内研发团队一直在同步开展研制工作,掌握预警机设计方法和主要关键技术,锻炼和培养技术队伍,为中国自行研制预警机奠定坚实基础。
之后,国产预警机正式立项,这就是中国的“空警2000”。
四十年磨一剑,中国寻求预警机之路坎坷波折,经历了风风雨雨。中国预警机从无到有,再到成功出口,如今空警2000,是世界上看得最远、角度扫描范围最大、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信息化作战指挥平台。
中国的预警机之所以领先世界,空警2000背上驮着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是关键所在,这是世界上现役最先进的机载雷达。
外媒称:中国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性能全球领先。
这么牛,我们一定是该领域的先行者吧?错!
论起步,我们比美国俄罗斯晚了不止一两年。
论设备,我们完全是白手起家。
这位老人主动请缨,要求自主研制预警机。他迎来的不是技术上的挑战,而是冷嘲热讽……
从1999年立项,到2004年首飞成功,老人和他的团队实行的是“7·11”工作制,一周要上7天班,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
老人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资料是英文,学俄语的他就重启炉灶学英文。守着机房,他就全面学习计算机技术,寄望预警机数字化。在西北茫茫戈壁的试飞现场,他一上机就是4个小时……
国产预警机在他的主导下,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中,各型号国产预警机发挥重大作用,令世界刮目相看。
他就是“中国预警机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工程专家——王小谟。
“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饭碗,我可能会去选择唱京剧、拉胡琴,甚至会成为摩托车运动员。”
王小谟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报效国家,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信念,小学、中学接受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这辈子都忘不了。而研发预警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想为国家争一口气!”
“中国人一定能行”
“中国人必须自己干”
……
中国梦必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