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从大学开始创业,到公司收入超7个亿,他如何让大家都“有米”?

从大学开始创业,到公司收入超7个亿,他如何让大家都“有米”?



自2015年3月,,全国各地掀起“互联网+”创业创新大潮。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涌现出一大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互联网+”创业者。近日,南方日报社、南方+客户端与广州甄仕企业咨询管理公司共同发起“寻找广东最具创新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系列报道,对话广东创业创新的领军人物,挖掘他们不为人知的创业故事,把脉广东创新力,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范本。



第六期:有米科技


有米这个名字,读起来有浓浓的广东味。为什么给公司取名有米?有米科技CEO陈第笑着说,在广东话里,‘有米’就是有钱的意思,当初有米成立的初心,就是帮助APP开发者赚到钱。而有米科技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在帮助APP开发者赚钱,还在为更多的内容创业者寻找盈利的机会。“让大家都有米,就是有米科技的使命。”



初见陈第,他亲切温和,给人的感觉就像当年校园里打开你新世界大门的师兄。而在陈第的大学时代,他的确就是打开师弟们新世界大门的那位师兄,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合伙,拉上师弟,风风火火就开始创业。


2010年,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陈第,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国内推出首个移动广告平台——有米广告。如今,当时在移动广告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有米,如今已经成长为年收入7亿元的流量大鳄。


2016年11月27日晚,有米科技广告全球展示实时数据。不用数,数字有12位!

有米科技成立于2010年4月,是全球综合性移动互联网企业,总部位于广州。


经过6年的发展,有米科技已完成“移动广告投放+游戏代理联运”的业务布局,通过广告投放以及游戏联运的协同发展,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平台。2015年11月10日,有米科技成功挂牌新三板,市值近30亿元。



对话精选

哪里可以看到有米?

就在你手机里习以为常的角落


陈第:到目前为止,有米科技已经发展了6年多的时间。去年有米实现了超过7个亿的收入,今年收入应该可以突破10个亿。


目前有米在国内业务上覆盖的用户已经比较广泛,累计的设备数有15亿,设备数已经远超中国人口的总量。现在,国内有70%到80%智能手机的用户可以看到有米的广告,我们的广告客户也累积到近万家。  


基本上大家所熟知的APP,都是有米的广告客户,包括大家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到的大量广告  也是通过有米科技旗下的米汇平台进行分发的,这应该算是有米取得的一些成绩。


有米的初心:

让勤劳的人都“有米”


陈第:其实现在除了帮助APP开发者,我们也在帮助更多的内容创业者。比如微信的公众号,我们也在帮助大家接广告和盈利。所以有米科技初心的使命始终没变,我们一直致力于构建平台,去帮助提供内容的人赚钱。 


而在帮助他们赚钱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重要的模式,使有米这个平台有了双重的价值。一方面能够帮助内容创业者盈利,另一方面能帮助广告客户推广他们的产品。


有米再出发

瞄准海外业务


陈第:在移动媒体时代,每一部手机背后就是一个人。只要广告投放出去了,就能知道这个人有没有看到或点击广告,甚至有没有产生交易消费行为,这是移动广告的特性。


今天的有米跟6年前的有米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变。6年前我们只是做APP广告,并没有进入微信的广告业务,没有拓展海外APP业务,也没有游戏的业务。


而今天这些新业务都是在不同时间段产生的。比如在2013年手游比较火爆的时候,有米就延伸了游戏这块业务。我们发现游戏的广告群体已经形成规模了,所以我们开了一条游戏联运分成的业务线,不收广告主费用,而是与游戏的广告主将玩家的充值进行分成。  


到了2014年下半年,我们发现中国的APP、工具软件开始出海。当时最典型的代表是猎豹和咱广州的3g门户。所以在2014年的下半年有米就明确了要出海的方向。2015年初,有米上线了海外业务,到现在也在快速的发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米如何捕捉移动互联网大潮?


陈第:那时候我们算是国内第一批智能手机的开发者,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会找到这样的机会,其实机会也是我们通过各种尝试探索出来的。   


在有米之前,我跟我的合伙人是第一代安卓和苹果手机上的APP开发者。那时,我们开发了APP,但没办法向用户收费,因为当时中国用户都不愿意付费下载APP,所以我们才想到以广告代入的商业模式。好比通过电视台看电视是免费的,但其中插播的广告能够赚钱。  


当时我们就想,用户下载APP是免费的,让开发APP的人通过广告收费去赚钱。这就是我们找到的,由最早的开发APP不能盈利而转化的商业模式。  


猜您想看:

为了女儿的成长,他创办这个萌萌哒APP,成了家长的神器


从国企跳出,他踏入全新领域创业把企业做到新三板挂牌


三次高考失败后,他自己创办学校做校长,有了980万名学生


统筹 | 罗彦军 张哲

撰文 | 杨小妍

拍摄 | 范思鼎

剪辑 | 陈明记

校对 | 黄买冰

编辑 | 陈茜 黄慧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