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孙志超】箱子里的乌托邦

【孙志超】箱子里的乌托邦

今天陪你思考

30

分钟

阅读仅需 10 分钟


心理学家斯金纳已去世将近30年了,对于他的理论却争论至今。尽管另一位重要的、研究人格的心理学家艾森克(Hans Eysenck)曾替他抱不平,说他是20世纪被误解得最严重的心理学家,他却也同时是被心理学界学术论文引用得最多的学者。


2004年《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Opening Skinner's Box)出版(去年国内重印了纪念版),这本外行看热闹的书,被心理学界普遍质疑,它书名耸动,内容真假难辨,例如绘声绘影的说,斯金纳拿自己的小女儿德博拉(不知道为什么网上都写成了博德拉)做实验,让她在一个箱子里长大,使她得了精神病,后来身亡。虽然作者强调这是传言,却暗示大家再也没见到、听到过德博拉了,以致德博拉辗转得知后很生气,在英国《卫报》写文章抗议,说她从小健康,事业婚姻都顺利,一直活得好好的。然而这本书销路甚佳,启发编制了同名的舞台剧,在英国演出2年,仍开出不错的票房。


这出舞台剧,固然是在批判斯金纳的行为心理学,但是斯金纳地下有知,对于后人念念不忘他的理论,大概会沾沾自喜吧。


这一切又一切的纷扰,大半要归功(或归咎)于“斯金纳箱”(box)。虽然“操作制约”(Operant Conditioning)的理论本身不是很难了解,例如:你打开盒子有糖果吃,或是避开炉子就不会被烫到,这些结果就是增强作用(reinforcement)。为了维持既有反应,必须不断使用增强物。正面的增强物就是奖励,负面的增强物就是惩罚。经由增强物,人的行为得以修正,这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得到的概念。但大家对“箱子”就比较陌生了。


这些或小或大的斯金纳箱,确实创造过不少传奇,它们恒温、静音,以控制实验效果,大家听说,斯金纳可以让箱子中的老鼠学会拉杠杆(行为)以取得食物(增强物),箱子中的鸽子贪恋鸟食(增强物),被斯金纳训练得可以兜着圈子转动跳舞(行为),或是两只鸽子居然学会打乒乓球。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训练有素的鸽子还差点被美国政府送上战场,做为侦测、拦截飞弹之用。以讹传讹下的“斯金纳箱”,既有趣又浪漫,似乎无所不能。


斯金纳曾在公开演讲中,提到过关于德博拉的传言,说是他哈佛的一位同事听到德博拉发疯、的说法,立刻反驳道:“真的吗?我昨天才跟德博拉一起游泳呢……”斯金纳说,他从来没在自己小孩身上做任何实验,他们夫妻与两个女儿之间的关系也很好,大家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


至于所谓斯金纳实验小孩的“箱子”,说穿了,原是应斯金纳夫人的要求,将幼儿栏栅床的设计稍做扩充,变成密闭式有空气调节的装置(温度为摄氏26度、湿度50%),稍会走路的幼儿可以行走其中,即使光着屁股也不会感冒;尿下去之后不必更衣,因为箱子旁边有一长条纸巾可以随时抽出来丢掉,保持他们踩到的地面清洁;同时箱子里有各种玩具,让他们不会无聊。你要看到他们、也让他们看见你时,可以把遮帘升起,通过玻璃互看,如果你必须去忙别的,可以拉下遮帘,让他们安静独处。而所谓“独处”,不会超过一般幼儿待在栏栅床的时间。


斯金纳是大学教授,收入有限,因为试过这款设计的父母普遍反应良好,直到1959年已有70对夫妻,在这个装置里养过130个幼儿。他本来希望付诸量产,赚一笔钱补贴家用,可惜遇到的经销商不大精明,先是主张把它称为“Heir Conditioner”(子嗣调控机,与空气调控机Air Condirioner同音),虽被斯金纳否绝了,,说是斯金纳的女儿好可怜,就像实验室里的老鼠或鸽子一样,“子嗣”还可以这样“调控”的。


二战后的美国与苏联陷入冷战,,被诸如奥威尔《1984》之类的文化产品“增强”印象,竟以为斯金纳是另类的“老大哥”,打算以他的操作制约,来使人类变成一个口号、一个动作的怪兽。实际上,斯金纳并未修正女儿的什么行为,纯粹只是在让她在最怡人的环境下,能够不吵不闹,自己乖乖玩久一点罢了。


然而今天我们回顾这个改良幼儿床的影像,恐怕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它是个“箱子”,由像H.G.Wells写的科幻小说《莫洛博士岛》(改编成电影《冲出人魔岛》)里的怪博士一手控制,成为多重惊悚想象的源头。或许这个育婴的“盒子”,在几十年后推出会受欢迎一些,毕竟地球上有几十亿人冬天开暖气,夏天吹冷气,都必须在密闭空间的房子(正是个大箱子)里进行。现代人比较能够体会环境控制的好处。


授斯金纳和他的箱子及老鼠


科学杂志的漫画:老鼠应征斯金纳实验,

“我愿意拉杠杆换食物!”


1945年斯金纳在Ladies Home Journal上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这个Air-Crib(空调栅栏幼儿床)

的使用情形


斯金纳女儿德博拉是第一个使用空调婴儿床的人,日后却陷入重重谣言,说她是爸爸斯金纳的实验动物。

 


能够塑造行为的只有环境


斯金纳并非这类实验“箱子”的发明者,而是模仿自另一位心理学家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的“箱子迷宫”。经由这些成功的动物实验,斯金纳发展出一套行为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我们不能再从那些捉摸不定的所谓“心灵”去研究人,行为观察才是最可靠的科学研究依据,而能够改变行为只有先改变环境,唯有环境可以塑造人。


可是这么一来,行为心理学便被戏称为“没有心的心理学”了。然而斯金纳不以为忤,认为只要是生来身体健全的人,通过教育的设计,以及行为的塑造过程,人可能会变得比他们的父母、祖先代更具有“人性”,足以建立更理性的社会,甚至可以创造出令人臻于至乐的现代桃花源。 


曾有人把斯金纳形容得像毒蛇猛兽,事实上,他忠厚老实,无论写文章或日常起居,都平凡得不大会引人注意,只有在学术场合的演讲,他对于不屑的评论,才偶有讥讽之语。例如说,语言学学者乔姆斯基曾写长文说斯金纳的提法并不新鲜,洛克在17世纪已说过“人生来就是一片白板”,人家在上面填上什么就是什么,这哪里称得上是什么“科学”。但是斯金纳说,他并非主张“人没有心灵”,然而未经学习的心灵浑沌不堪,只是无数巧合铸成的一些意识,不足以做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我耳闻不少乔姆斯基对我的赐教,都是空穴来风,根本没弄清楚我在主张什么,因此懒得反驳。假使我要正式驳斥他,就必须看他的长篇大论,而我并不想读他的文章。他的思想背景与结构主义大有关联,我不但得读他的文章,可能还得读读他受到影响的结构主义书籍,甚至追溯到一些语意学的源头。我觉得对于存心想误解我的人,不必下这么大的工夫。”


幸好,1970年出版的《乔姆斯基对斯金纳语言行为的研究综述》(On Chomsky's Review of Skinner's VERBAL BEHAVIOR,Kenneth MacCorquodale)已彻底将乔姆斯基对斯金纳著作的误解,讲得非常清楚了。


乔姆斯基整整小斯金纳24岁,1959年乔姆斯基批判斯金纳的重要著作《语言行为》(Verbal Behavior,1957),还是个31岁、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而斯金纳在哈佛教书,已俨然是心理学界的新霸主。乔姆斯基以语言学见长,他主张人天生具有学习语言的基本结构,即使不学也会语言,这与斯金纳主张没有什么是先天的,必须有适当的学习环境,人才可能学会语言,完全背道而驰。


乔姆斯基的那套理论,所引起的争议大过于贡献,不过这并不是激发他必须向斯金纳挑战的真正原因。乔姆斯基只是在重复结构主义的基调,也就是任何科学研究都应该超越事物的表象,追究其底层的内在结构,而偏偏行为主义认为“只有表象是可靠的”,两者当然水火不容。


更追根究底的说,乔姆斯基认为行为主义不具科学意义,充其量是一种“行为修正术”。斯金纳认为人并非与生具有道德价值观,也让乔姆斯基觉得害怕,,会产生更多将导致人间悲剧的“箱子”,那些控制者的控制者是谁?我们控制得了他们吗?


乔姆斯基认为,国家是箱子,集中营是箱子,学校是箱子,等等,如果人的内在不存在一种觉醒或反叛的意识,只顺从环境的塑造力,将如何可能去追求真正的自由?这点,从他后来于1971年在《纽约书评》针对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的长文(The Case Against B.F.Skinner),可以看到他的忧虑。


可是斯金纳三两下就把乔姆斯基的“欲加之罪”挡开了,他说:“那些人千方百计要把我和极权统治划上等号,实在很可笑。洛克的白板说,曾被诬蔑为替帝国主义统治异族开路,我主张行为主义,就成了者的帮凶?你们想想嘛,行为主义学派是何其乐观,认为人是可以后天环境塑造的,,,,非要全面歼灭某些人的特殊天生特质,不足以解决问题,也就是这样才会造成重大的悲剧。”


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呀!


斯金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超越自由与尊严》。


乔姆斯基在犹太裔知识分子汇集的《纽约书评杂志》批判斯金纳的《超越自由与尊严》。



走出象牙塔的行为主义


斯金纳固然是个很好的实验心理学家,却始终不是煽动家。很多人认为,他的那本小小的《超越自由与尊严》,如果没有乔姆斯基的贬抑之功,或许还不会受到那么大的重视。这本书是斯金纳学术生涯的副产品,认为人的自由与尊严不是天赋的,而是经由环境塑造,以其去创造更美好的环境;如此的塑造过程,他称为“文化工程”。


事实上,斯金纳的思想体系在《超越自由与尊严》之后,已走出象牙尖塔,逐渐运用在教育与行为治疗方面,尤其是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崛起于美国西岸学界,正式自我定调为一种“科学方法”,而且是自然科学而非社会科学的方法,以斯金纳的行为修正(behavior modification)做为基础,佐以强调刺激与反应的古典行为主义,并重视被治疗者与其环境之间的功能关系之评量,使被治疗者的行为修正为其环境可以接受的行为。


应用行为分析的出现与广被运用,在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早疗方面,造福无数。相信看过1987年ABA之父Iva Lovaas那部治疗纪录片的人,很难不动容,而对斯金纳初始的苦心孤诣,会有更高的评价。


人当然不等同于斯金纳箱子中的老鼠或鸽子,但是小到空调的幼儿床,大到斯金纳在1945年出版、辩证乌托邦的《瓦尔登湖第二》(Walden Two),其实人间很少有不是“箱子”的“环境”。操作制约遍见于从古至今的社会。


即使你走出了斯金纳的箱子,永远还在更大、更大的箱子里。这就是为何到今天,还有那么多人想知道关于箱子、关于斯金纳的缘由。


------------

《超越自由与尊严》最新译本于今年年初刚上市。

Daniel Bjork写过《B.F. Skinner》,国内无译本。

Robert D. Nye的著作《Three Psychologies: Perspectives from Freud, Skinner, and Rogers》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罗杰斯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阐述,国内有译本《三种心理学》。


【THE END】



简介:MIUI生态及投资负责人



关注孙志超,让你比别人知道得多一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