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资讯 > 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曾在这接见外宾,白云机场第一代航站楼原来长这样

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曾在这接见外宾,白云机场第一代航站楼原来长这样

       老白云人都知道,今天炙手可热的白云新城核心区,一度是旧白云机场片区,广州航空经济的开拓之地。然而,不少人所不知的是,在南云东街40号,被诸多拔地而起的高楼掩映的位置,矗立着白云第一代航站楼。

    

       曾于旧白云机场执飞的老一代飞行员华叔告诉记者,这幢航站楼经受过战争的洗礼,见证了广州航空经济发展雏形。华叔表示,希望未来能在原地建成机场历史纪念馆,让中国人这种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代代相传。 

第一代航站楼昔日面貌。

历史 

第一代航站楼成广州航空经济发展起航之地


       时间回到1932年冬,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空军开始在广州的远郊棠下、棠溪、岗贝、萧岗乡征地,始建旧白云机场。1933年11月,白云机场竣工,广东航空学校随即从天河机场迁入,成为飞行学员飞行训练的基地。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空军的战机不时从南雄等地起飞,对白云机场的日本空军进行骚扰,以牵制他们的战斗力。历史几经沉浮,旧白云机场也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据民航资料,中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接管了广州白云机场,并于1950年3月将机场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国民航广州办事处。此后,中国民航广州办事处迅速组织人员对机场进行了两个月的整修:排除未爆炸弹,填平弹坑,修复跑道、航站大楼和其他一些房舍。同年8月1日上午,该办事处在机场举行了隆重的八一开航仪式,白云机场的客货营运业务就此恢复,与当时的天河机场(瘦狗岭机场)分别作军、民两用。

    

       往事如烟。如今,作为辉煌历史的见证者,新中国成立后复建的旧白云机场航站楼依旧巍然,已成航空产业企业、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所在地。走进这个被白云机场老飞行员们喻为第一代航站楼的地方,青色的外立面和楼前“八龙戏珠”的喷水池,愈显整洁明快风格。

   

        “这里还是多次接见外宾的地方。”华叔回忆道,随着新中国成立,该候机楼成为广州接待中外领导和宾客重要场所。

新中国成立后复建的旧白云机场航站楼依旧巍然,已成航空产业企业、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见证

三代候机楼见证白云朝航空大都市发展变迁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规划投资部老员工伏奎介绍,1956年旧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万人次。“老候机楼一楼大厅窗明几净的餐厅,机场跑道轰鸣的苏联伊尔飞机,军事体制下的生活体验,是老一辈民航人难忘的温暖记忆。”

    

       伏奎表示,在那个年代,乘坐飞机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之事,民航发展较为缓慢,从几个数字能反映当时情况。1965年,老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接近5万人次。到了1973年,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万人次。

    

       随着经济发展,旧白云机场先后修建了第二代国内、国际候机楼(即目前的5号停机坪购物广场位置),并成为展示广州改革开放形象的窗口。而第一代老候机楼因为面积局促,已不适合作为现代候机楼使用,便改作为货站使用。虽失去了往日尊贵的身份,但其作为民航货运的生产保障设施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后,第一代航站楼又被用作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办公场所,直至今日。

   

        “记得当时我刚参加工作,由于公司住房紧张,就暂时在老候机楼里住一段时间,一层是货站,二三层被改造成为单身宿舍。在宿舍角落有一个破旧的皮沙发,已残破不堪,不知是谁把它捡回来,据说是上世纪60年代第一代航站楼贵宾室的东西。”伏奎讲述着老白云人与第一代航站楼的小趣事。

    

       进入新千年后,藉由发展之机,旧白云机场的搬迁选址工作也提上日程,并最终迁址白云与花都交汇之地。而新白云机场则成了中国第一个按照现代中枢理念建设的机场,建成之日,创造了多项之最: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场、功能最完善的候机楼、国内最大的飞机维修机库、我国最高的民航管制塔台……其中,第三代航站楼更是见证新白云机场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00万大关。

    

       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从建设标准、建设规模,还是年旅客吞吐量等,短短几十年间,新、旧白云机场历经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广州乃至中国民航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名老飞行员的心声

把第一代航站楼建成机场历史纪念馆


       华叔告诉记者,旧白云机场、第一代航站楼是老一辈飞行员挥洒青春热血的地方,更是新中国朝气蓬勃、继往开来、不断求发展的地方。这里承载着他们太多的回忆,也是见证广州航空经济起航的地方。“我希望未来能将这个地方保护起来,建成机场历史纪念馆,让更多的后人知道这里,知道广州白云机场最初的模样,让中国人这种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代代相传。”

文|史阳 

图|杨凯

通讯员|三元里街

编辑|陈会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