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资讯 > 【要闻】拾阶而上 触摸梦想 ——写在第30个教师节之际

【要闻】拾阶而上 触摸梦想 ——写在第30个教师节之际

教育基础设施跨越发展,标准化运动场为学生强身健体提供良好环境

沐浴在雅安教育阳光下,孩子们快乐成长

职教学校茶技队献艺宝岛台湾

“电子白板”陆续在我市学校普及


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书,这是留在雅安80后记忆里的上课情景,也曾是雅安教育的真实写照。


光阴荏苒,如今,即使在大山深处,也有农村学校实现了远程教育。依托远程教学,雅安城区孩子更是可以直接看到成都七中等省内顶尖学校老师的授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时,回望雅安教育30年,我们清晰看到几代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真实感受到雅安教育气象日新。


由弱而强、由小而大,雅安地方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结构趋于合理、门类较为齐全、形式呈现多样的较为完整的地方教育体系。市教育局负责人指出,30年,雅安教育发展可归结概括为:

  两个跨越——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实现显著跨越;

  一个突破——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一个重大步伐——实现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雅安受地方经济制约和社会较为封闭落后影响,教育基础薄弱,条件落后,教育种类单调,结构单一,地方学龄儿童入学率较低,市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到2014年,全市已有普通中学83所,小学184所,幼儿园238所,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7%。


从扫盲到实现学龄人口入学率高达99.97%,一路走来,雅安教育脚踏实地。


历史永远记得,2000年,我市“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对于雅安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基础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不起学”曾一度困扰农村广大学生及其家庭,这种情况在2006年以后得到极大改善。


2006年,全国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我市随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并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同步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起步,便不会停步。在很多家长心里,2008年9月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不必再缴纳学杂费,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市区进城务工者的孩子,还是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学都不再意味着沉重的负担。


2013年数据显示,这一年,雅安全年投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资金和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9451.94万元,免除260850人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向260850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国家免费教科书,补助52686人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做到了“应免尽免、应补尽补”。


“学校老师走访失学儿童家庭,将孩子们一一领回学校,学习知识,接受文化熏陶。”一位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校长称,随着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雅安教育“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


我已背上小书包

职教兴起“独木桥”旁的另类坦途

“四川省贸易学校的发展是雅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四川省贸易学校校长周淑琼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崛起不仅弥补了普通教育对部分学生的不重视,更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出了实用型人才。


以四川省贸易学校为例,1998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将四川省供销职工中专学校更名为四川省贸易学校。从这一年开始,四川省贸易学校的专业 不断增加。其中,针对雅安茶产业而开设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被列入重点建设专业,面向茶叶加工、茶叶质量检验、茶叶营销和茶事服务各领域的企业、部门培养初、中级技术性人才。


2013年开始,瞅准国内航空业发展的蓬勃势头,该校又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


“我们的学生有可能都被家长放弃了,但是在职业技术学院,他们又找到了新的未来,有的甚至带着优异技能走向了国外。”作为一名职业教育人,职业教育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回首雅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2002年,另一朵职业教育“奇葩”诞生,即由雅安财贸学校、雅安农机学校、雅安卫生学校、雅安教育学院相继撤合并组建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这是雅安地方第一所全日制高等院校,学院的成立,填补了我市市属高等教育的空白。


2008年,我市启动了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的申报工作,申报省重点专业9个,申报省重点学校3所。


历史证明,30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达9家。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诠释了教育资源均衡和公平的内涵,不仅推动了全市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而且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求学愿望,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多层次人才特别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就业和雅安经济社会发展。


硬件提升

教学迎来

数字化

一校之变,可见全市教育之变。


雅安中学退休老师李义森回忆,雅安中学曾经只有12个班,如今雅安中学共有81个教学班,其中初中班33个班,高中48个班,全校学生3800多人。


学校变大、变漂亮、变先进,这是所有置身雅安教育发展浪潮中的人的共同感受。


李义森的女儿李宁,从小生活在雅中,后就读于雅中,又再回雅中执教。在她的记忆里,1990年以后,雅安中学步入了第一个全新发展时期。这个的 “老雅中人”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后,学校教学楼拔地而起,四百米的塑胶跑道、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在经历“5·12”灾后 恢复重建之后,“学校软硬件设施更是跨越提升,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简单教学模式正逐步淡出学校教育的舞台。”


而当前,作为”4·20“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项目,位于雨城区大兴镇的雅安中学高中部建设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中。届时,雅中班级设置将突破100个,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图书馆及行政综合楼、综合艺术楼、大礼堂、食堂、学生宿舍楼等基础硬件设施将一应俱全。


雅中之变,仅仅是我市广大中小学校巨变的一个缩影。而学校教育之变,也不仅限于基础硬件设施的提升。


2014年秋季新学期,走进名山二中教室,一台电脑、一块电子白板和一只神奇的笔,便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讲人物,有图片;析问题,有演示。


电子白板上问题一抛出,学生便展开激烈讨论。老师稍作精妙点评,整堂课轻松有趣。


“数字化教室”——这是学校教学设施之变!


“数字化教室”是适应国家素质教育进程而应运而生的。如今,我们欣慰看到,“数字化教室”在全市绝大部分中学已经实现“班班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在两次灾后恢复重建之后,全市中小学教学设施均得到“质”的飞跃。


依然记得,“5·12”灾后恢复重建之后,一大批拥有标准化跑道、数字化教室的现代化学校在雅安山水之间崛起,为城乡广大学子送去希望。而 “4·20”灾后恢复重建,又有374所(包含新建和维修加固学校)学校纳入全市教育灾后重建总规及专规,几十亿元资金将源源不断注入这些项目。由此可见,雅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未改变,雅安教育,犹可期。


师资之变

踩着时代的

鼓点

一只狼引一群羊,那么整群羊也会变成狼。反之,一只羊引一群狼,再勇猛的狼群也会变成羊群。教师队伍和教师人才之优劣,关乎雅安教育之未来。


再穷不能穷教育。雅安执政者与教育主管部门对此坚守不渝。进入教育发展新时代之后,人才之争愈发激烈。与之对应,是政府对雅安教育的大关注与大投入。


一面生源之争风起云涌,另一面地方经济发展依然缺乏人才,雅安教育任重道远。究竟需要怎样的一支人才队伍,才能更有力撑起雅安教育的未来?


雅安教育且行且思索。


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教育队伍建设“四个一”工程,奋力推进雅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作为市政府当年的“一号文件,直指雅安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全力打造一支思想观念新、理论水平高、工作作风实、治理能力强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一支具有强烈敬业精神、科学治校理念、务实执行能力、管 理水平一流的优秀校长队伍;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支责任心强、思想活跃、关爱学生、有科学管理办法的优秀班主任队伍。


如果说,2007年的“一号文件”只是奏响了新时代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号角,那随后几年,雅安就是“甩开膀子”,真正迈开了步伐。


2009年,雅安以“5·12”灾后恢复重建为依托,开启“建学校、建队伍、齐步走”的全方位援建模式,启动高中校长华东师大高级研修班和国家 行政学院的远程教育班,利用网络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传帮带”、“送教团”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队伍4000人次的大规模培训。


2011年2月,雅安教育内涵式发展项目启动,联姻上海方略,一方面将专家请进来,让先进教育理念“洗脑洗心”;另一方面走出去,大力创造条件让部分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远赴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山东、成都、乐山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课改经验。


围绕教育队伍专业素养和职业修养的整体提升,雅安实施教师分层培养计划,重点加强校(园)长、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和教育督导等四支队伍建设。仅2012—2013年,92科次9000多人次的教师参加了以赛代训、专题培训和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展评、教学论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市级培训;另有2000余名教师被列入国培和省培计划。


为扭转优质教员由农村向城市倾斜的现状,2013年,524名公招的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278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单一局面得到改善。13所内涵式发展项目学校除个别学校因师资不够外,其余学校在今年秋季开学全面推行了教师全员聘任制。


队伍新,气象新。我们欣喜看到,如今的雅安教育,正呈现出清风拂面,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