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资讯 > 陇东学院90后毕业生,用坚守和担当带活一个村的教育!

陇东学院90后毕业生,用坚守和担当带活一个村的教育!


90后特岗教师的故事

当下,许多农村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选择进城读书。在环县小南沟乡许掌村,一些村民却选择了村里的小学,许掌小学的教学规模也从2015年的57人达到了现在的70人,教学成绩也从全乡的排名末尾突飞猛进到了前列。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家长和孩子选择了家乡的许掌小学?答案只有一个——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他们集体办公室的桌子上,每人桌前都摆放着一枚桌签,上面除了有个人简历之外,还有一句“座右铭”,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无时不刻地践行着自己的这句人生信条。



吴睿: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未来



吴睿生于1990年,毕业于陇东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4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考,分配到环县小南沟乡粉子山小学任教,2015年,他被调入许掌小学任校长。吴睿的座右铭是“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未来。”


在吴睿的四年教学生涯中,他先把心沉在了学校中,再把每一件事做细做实,赢得了领导、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赞同。初到粉子山小学,20多名学生,三名老师,屋顶漏水,缺少图书、文体器材,学生行为习惯差,教师进取心不强。


看着这样的情景,吴睿决心让这个学校“活”起来。他利用网络众筹,联系公益组织,为学校购置了新篮球架,为学生捐赠文具、图书、衣服等,学区又积极协调项目,实施了改薄工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一年的实践、一年的锻炼,学区领导看出了他的能力和沉在基层的心态,2015年,决定将他调到许掌小学任校长,来“拯救”这个学校。


“只有一年的工作经历,就以校长的身份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压力很大。”吴睿回忆当时的处境:“压力就是动力,学生的成绩与其他学校、县城学生的差距是动力,学生一个个灵光的小眼睛也是动力。”


刚进入许掌小学,每天晚上一两点睡觉成为了他的习惯。除了日常的备课、改作业,他更多地思考学校如何发展,怎么样能让学校“活”起来。


“提升质量是最大的赢家。”吴睿这样认为,也着力从这方面付诸实践。听课、评课、教学实践等教研活动经常开展,还多次开展作业展评、家访、特殊关照留守儿童等活动。连续两年的六一儿童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家长合办运动会等形式,这个原本沉寂的校园活跃了起来。在他的指导下,学校的两名学生也分别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庆阳赛区三等奖和全国中小学生第三届手绘地图大赛优胜奖。他本人也荣获了优秀指导老师奖。


为了改变学校面貌,提升硬件水平,他协同学区,争取实施学校改薄工程,通过网络众筹,为该校新打一口水窖,购置了净水设备。同时,他还通过网络,联系爱心协会,为学生捐赠学习用品、衣服等。


在2017年暑假,学校正在实施改薄工程,吴睿作为校长,每天坚守在学校,查质量、赶进度,确保下学期如期开学。这一年,是他最忙的一年,也是他成果最丰硕的一年。

从2014年到2018年,他从23岁成长到27岁,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他都以奋斗的心态做事,以把小事做细的心态去把每一件事做实。

袁勃:坚持一下,一切将成为过去



袁勃,男,生于1990年,2014年毕业于陇东学院教育专业,2016年参加工作。他的座右铭是“坚持一下,一切将成为过去”。


袁勃的座右铭里,表达的是奋进的姿态。他说:“把过去看成不足,再坚持一下,努力一把,成绩一定比过去好。”他的这句话,也是对学生的“口头禅”。


袁勃参加工作两三周后,发现一位同学多次不交作业,于是,他每天都要手把手地看着这位同学把作业做完,当他看到这位学生快要做完的时候,他会鼓励他:“坚持一下,一切将成为过去。”在他的长期坚持下,这位同学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有时候在老师没有布置的情况下,还主动预习课文。


在袁勃的激励下,他的学生都很上进,也和他有了深厚的友谊。今年刚开学,他因为有事请了几天假,学生们看不到他,都以为他调走了,当他回到校园里的时候,学生变了。“那是一个早自习,学生们都在认真地读书,我悄悄走进教室,学生们突然停止了读书,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个个都流露出一种欣喜的眼神。”袁勃说,“这一瞬间,我心底暖流突然涌动、沸腾。”


更让他感动的是,在第二天的学生周记里,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今天袁老师回来了,我真高兴,他好像瘦了,早晨帮我们拉开了窗帘,也对我们笑了,他笑起来真好看,袁老师一笑,我们都觉得好开心……

李玲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李玲玲,女,1991年生,平凉人,毕业于陇东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4年参加工作。她的座右铭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李玲玲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初到农村,她心里一落千丈。当她看到农村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时,她决定坚持下来,在这里开始奋斗。


在学校发展中,先后有了网络、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李玲玲每天都会在网上学习许多知识,给自己充电的同时,给孩子们带来新鲜血液。


在采访中,李玲玲回忆了一堂课的场景:在上《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地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她特意从网上下载了北京天安门、故宫等中国许多名胜地方视频、照片,让孩子们看,看完视频后,没等她提问,孩子们踊跃发言,“我想去北京看看。”“我想去兰州看黄河。”……


“看着他们激动而憋红的小脸,我也情不自禁地也感动——他们很多连县城都没有去过。”李玲玲说。


为了让孩子们能学得更好,将来能够飞得更高,李玲玲的每一页教案,都用心去写,每一堂课,都用心去上。“自己在点滴中奋斗,孩子们在点滴中成长,自己更加充实,孩子们也能学得更好,飞得更高。”李玲玲说。

教育扶贫的典范



日前,走进环县小南沟乡许掌村,整洁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欢快的笑声,特别是三位90后老师的笑脸让记者倍感振奋。


据环县教体局统计,目前,环县20人以下规模的农村学校达到122个,教师年龄偏大。尽管都按部就班地完了教学任务,但学校里缺少活气,教学成绩也平平。许掌小学的七位教师(其中六名90后大学生),他们利用三年时间,吸引回来了10多名学生,学校活了,这个村子也活了。


许掌小学的“逆袭”,是农村教育扶贫的成功典范。



教师沉下心,家长就放心



近年来,环县持续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发力,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教育发展的十条意见》,从经费保障、布局调整、办学条件、贫困学生救助、教师生活补助、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奖励激励、学校精细化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十个方面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教师配备上,将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全部分配的基层学校任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年轻大学生,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只顾兢兢业业完成教学任务,在学校建设、教育发展方面思考地较少,尽管完成了课业,但对农村教育发展、教学质量提升贡献较小。



来源/陇东报

编辑/王震宇

 审核/魏棋林 王震宇

责编/王 飞

主办/党委宣传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