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大众评审说】戏剧乌托邦里的怒汉们

【大众评审说】戏剧乌托邦里的怒汉们

   个性    敏锐    实验    开放    纯粹  


第十一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

&

第四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

观大戏节有感

大众评审

孙广泉

戏剧乌托邦里的怒汉们

这七天的所感所想太多太杂,有许多东西想要一吐为快,但一到要说却哑口无言了。像看了一部平庸的戏,得失利弊自然而然就码下来。而半路杀出个惊艳精彩的家伙来,评判时总是觉得文字无法完全表达我的真实想法,非得想要亲身把当时拍案而起的心情手足舞蹈表演出来。我这只蛙偶然跳出了井,瞥见了一片开阔的天地。

在我看来,相比于前年的大戏节,今年的作品是一个可喜可贺的飞跃。从呈现效果看,举《呐》、《南柯记》这两部本届最佳的“黑白双煞”为例,创造的视听效果着实惊艳,表演张力与功底都比其他剧组高出不少,不禁让人惊叹:“戏还能这样演!”更重要的是,他们来自深圳和武汉,带来的是与广州不同的戏剧氛围与思考,在碰撞与交流中扒开了我的眼界。从思想层次看,有《鸵鸟蛋的忧伤》、《惊哗春梦》、《指认》大胆地抛出、学业压力、校园欺凌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却总是避而不谈的敏感问题。不仅如此,他们还巧妙地将尖锐的现实问题嵌套在荒诞的框架与表演中,让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切实感受到现实的沉重。今年井喷式的精彩呈现,更像是一次厚积薄发。可能下年会走得更高,又或者火山爆发了重新需要沉寂,但无论如何,背后的团队与传承永远是必不可少的。

以前一直觉得,尽善尽美让人一致称赞的剧才称得上好剧。但这七天里常听评委老师说,自己也深切感受到的是——有争议的剧也是好剧。这些剧通常有让人赞许的优点,也有让人失望惋惜的缺点,甚至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还是见仁见智。比起迸发出的直观感觉,争议剧的特别在于它会让你在感觉憋屈,甚至难受想哭,这些冲击需要我们自己走出剧场后在思考中缓冲与消化。在真善美主旋律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耐不住歌舞升平带来的无趣,总想这些特立独行的家伙出来毫不客气地用尖锐的现实敲打叩问我们的心。

这七天我最喜欢的,美其名曰人与人之间不同见解的碰撞和争论,其实就是撕逼——当然这是玩笑话,观众与评委之间,评委与评委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我们毫无门槛、年龄的顾忌,有的只是畅所欲言。评委对观众的发言点头赞同,观众对评委的发言摇头反驳,这都是家常便饭。最令我感动的是,即使专业评审在阅历、学识、经验上都非大众评审可比拟,但各自都秉着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拥有着同样的发言权、投票权,有时甚至是大众评审来主导场面。我们在会议桌上分庭抗礼、针锋相对,甚至激动得把桌子拍得啪啪作响,分明可以感受到空气就像橡皮筋被东拉西扯,随时要崩断。而会议结束,大家便都自觉地将情绪都抛在房间里,出门又自然是彬彬有礼,有说有笑的了。

每晚结束,我都不禁想起非常经典的《十二怒汉》。,与其说是评审团,我更喜欢称自己为怒汉团——专业怒汉与大众怒汉。我们在桌上角力,离桌又回到每个人自己的生活中,这不这是《十二怒汉》的真实写照吗?走在夜路上,我们都是孤独的,但这片戏剧乌托邦让我们永不孤单。感谢,大戏节,来年再见!



感谢分享

如果你也有话想说

我们

期待留言   期待留言   期待留言


欢迎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