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家长们,你们知道中小学教辅市场有哪些套路吗?

家长们,你们知道中小学教辅市场有哪些套路吗?

冷观察工作室


中国有近2亿中小学生,教辅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必备工具。据业界估计,目前全国中小学的教辅市场总额在码洋1000亿,实洋400亿—600亿元。这个市场十分繁荣,但另一方面,这个市场虽屡遭整改,却套路深深、乱象犹存。

 
各出版集团文化教育类图书零售情况

乱象一:品种泛滥,内容雷同


一本教材可以找到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教辅与之相配,尤其在内容难度较小的低年级阶段,教辅过剩。


浙江嘉兴教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潘锦霞老师随便逛了一下新华书店,就发现配套教辅有:同步类《单元双测》、《一课三练》、《每课一练》、《成功训练计划》、《五三天天练》等,考试类《提优名卷》、《特级教师优化试卷》等,她这样评价:“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连老师都分不清孰优孰劣,更何况是学生家长。”


教辅的质量也不容乐观,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些甚至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人感叹:“天下教辅一大抄。”


不少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反映,目前教辅大部分彼此抄袭,原创精品少之又少。有的打着新课标的旗号,换汤不换药,内容陈旧;有些号称“高考真题”,往往只剪刀加浆糊地拼凑“真题”,缺少讲解、无法举一反三。刚刚进入大学的小哲说:“我高二时买到过一本标榜题型新颖的历史教辅,后来发现它的很多答案本身就是错的,思路也很奇葩,差点被带到沟里去。”



不合格教辅名录

 

乱象二:高码低折,公关成风


先来讲讲高码低折是如何操作的?


为给图书发行环节的企业预留利润空间,出版社会以高出其成本的价格对图书进行定价,以这一定价乘以销售数量,就得到了“码洋”。高码低折是指将定价定得远高于其成本价,然后在销售过程中打一个很低的折扣,出版社——书店——学校——学生,在这一链条上,下游环节很难知道上一环节购买图书的实际价格,这就为收回扣留出了空间。而为了让自己的图书能被学校选中,经销商就去公关学校。


广东茂名市一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说:“学校订什么教辅,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校长决定。我校曾经有个副校长,其他什么事情都不上心,但一到订资料那天,就是在广州也要特地赶回来,指定老师一定要订哪些资料。”


这类以学校为主攻对象的销售方式,在业内被称为“小征订”。这类书商一般没有上层人脉资源,只能主攻基层学校的负责人或老师,这也是“高码洋低折扣”的重灾区。

 

乱象三:评议推荐变强制征订


业内还有一种“大征订”,就是省市教育部门或新华书店的目录征订,动辄一省或一个地区,量特别大,可以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销售码洋。,要求各地不得“擅自编印、统一征订教辅材料”;严禁将“教辅材料纳入《教学用书目录》、印发教辅材料《推荐目录》”,但强制征订教辅的现象屡禁不止。


教辅评议制度就是“大征订”傍的那位“大款”。教辅评议由2012年起实施,由省教辅评议委员会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各地市从中选择一套推荐给学生选用。,由于地方保护严重,真正优秀的品牌很难进入,推荐的教辅往往质量平庸。


作为教辅的使用者,学生和任课老师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福建养正中学一名高三学生说:“市场上的口碑之作经过多年师生使用的检验,是高考备考的利器,但这些书往往不能被教育局选作教辅推广。而部门提供的教辅搭配单一,个别教辅不适用。建议有关部门征求教师意见,避免低效选购。”


多年从事初三英语教学的江西广昌县刘老师说:“由于评议推荐的教辅不太适合,学生们还是不得不自己再次购买教辅。我的学生跟我说,这个学期的教辅书一共花了约350元。


有一些财政状况较好的省,为小学统一配发教辅,不向学生家长收一分钱。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老师们反映,配发的教辅并不适合学生,除要求批改的那一本之外,其他都基本被浪费,学生仍需自行购买合适的教辅。这种情况下,家长因为不用多交钱,所以不会有什么怨言,但这些被浪费教辅其实也是用纳税人的钱买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友好提示:,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