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华语晨读 | 你不可替代!智能时代来临,美国权威杂志公布未来职业趋势,教师最难被替代

华语晨读 | 你不可替代!智能时代来临,美国权威杂志公布未来职业趋势,教师最难被替代


最近,《纽约客》杂志的一张最新封面毫无征兆地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自从工业革命爆发,机器大生产最开始为商家创造利润的那一天开始,人类便开始了无休无止的焦虑——


从最开始,,而到了如今,人工智能日渐精进,人类的焦虑和恐惧则由被机器人杀死,转变成了被机器人所取代。


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吗?难说。


不过,至少我们可以考虑下:


在这个时代,做什么工作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淘汰?干什么最不容易被淘汰?


BBC 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中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


虽说他们分析的仅仅是这些职业在英国的前景,所基于的也不过是本土的数据。但从这些概率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


1.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创意和审美。


2.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以上仅供自查,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Osborne和Carl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未来在英国的“被淘汰概率”。以下则是部分具体职业的前景展望(数据来自剑桥大学研究数据),


1、电话推销员:99.0%


2、打字员:98.5%


3、会计:97.6%


4、保险业务员:97.0%


5、银行职员:96.8%


6、政府职员:96.8%


7、接线员:96.5%


8、前台:95.6%


9、客服:91.0%


10、人事:89.7%


11、保安:89.3%


12、房地产经纪人:86%


13、工人,以及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产业工作:80%-60%


14、厨师:73.4%


15、IT工程师:58.3%


16、图书管理员:51.9%


17、摄影师:50.3%


18、演员、艺人:37.4%


19、化妆师:36.9%


20、写手、翻译:32.7%


21、理发师:32.7%


22、运动员:28.3%


23、警察:22.4%


24、程序员:8.5%


25、记者:8.4%


26、保姆:8.0%


27、健身教练:7.5%


28、艺术家:3.8%、音乐家:4.5%、科学家:6.2%


29、律师、法官:3.5%


30、牙医、理疗师:2.1%


31、建筑师:1.8%


32、公关:1.4%


33、心理医生:0.7%


34、教师:0.4%


35、酒店管理者:0.4%



教师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

仅为0.4%


以上数据显示,教师这个职业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仅为0.4%。


人类独有的、被视为最后堡垒的能力,恰恰是机器所无法传道授业的。虽然这只是对一些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但是小编查阅了多个资料,很多人都说教师是一个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教师如何才能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这需要先洞悉人工智能将为“学校”、为“学生的学习”、为“课程与教学”等带来了什么变化,以这些变化为前提和依据,才能再来聚焦教师是否能够在这些变化面前有所作为,以及如何作为。


人工智能时代,

教育会变成什么样?


01

学校越来越走向“精准教育”


对于“学校”而言,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同样具有生存危机,它未必会“脱胎换骨”为大小不一的“学习中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这座“孤岛”会在信息技术带来的开放中,与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学校空间的利用率、学校时间的弹性化也会大幅度提升。更重要的在于,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走向“精准教育”,通过“精准定位”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精准服务”。


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最根本的变化,学校不再是为未来职业做准备,而是真正为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而准备。同样是“准备”,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的准备是“精准准备”,与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的“精准特色”有关,这样才可能带来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02

学生学习目标、资源发生变化


在学习目标上,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普遍目标。


它的重点不再是习得为将来从事某个职业所需要的特有知识、技能与方法,而是拥有合理的价值观、强大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这些都是真正“成人”并走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根基性前提。


其次是特殊目标,它与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关,是真正的“学以为己”。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形成的是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而不只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化知识体系。


在学习资源上,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来源与途径,不再局限于教师与课堂。学生会使用人工智能去寻找学习资源,也不再拘泥于制度化、固定化的“课堂时间”。与此相关的是学习方式的改变。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便携设备使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和遇到的地点。它在改变现代社会知识的性质与来源的同时,也改变了知识习得的方式,最终形成“移动学习与固定学习并驾齐驱、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比翼齐飞、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交融共生”的新格局。


在学习伙伴上,昔日近乎同龄的“学习共同体”成员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的年龄差异会加大,来自学前教育的“混龄教育”将会逐步延伸到不同学段的教育。例如,斯坦福大学提出开放式大学的概念,学生在一生当中任何六年时间里完成学业,即可拿到本科学位。


03

课堂资源、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对于课程与教学而言,各种课程资源和课程定制的丰富性、专业性,已无须学校和教师过多参与,课程外包或订购逐渐成为主流。


课堂教学的“人工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例如,除了白板之外,未来的显示屏可能大到覆盖整面墙壁,可以操纵显示几乎任何课堂需要的内容。智能屏幕成为现代黑板,智能课桌成为现代课桌的升级版本,教师可以随时插入并控制屏幕与课桌。这些联网的平板提供了与智能手机相同的在线资源并实现“课堂在场”。


这样的课堂,是线下实体课堂与线上虚拟课堂的穿梭转换。学生在线上通过网络社群、创客空间与智能机器人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在线下则进行分享、交流、讨论、练习、创造等活动。


人工智能时代,

教师为何无法替代?



既然如此,教师怎么办?什么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什么无法被替代?教师需要做出什么改变才可能适应这个变化,并掌握主导权,重新置于时代的潮头?


可以被替代的是那些需要重复做的事情(如布置作业、批改作业),需要大量信息资料搜集、数据积淀和分析的事情(如把很多教师的教学经验汇聚到机器里,计算所有的可能性,找到最佳路径),需要精准定位的事情(如学生的个性特质、个性需求,学生的学习难点、障碍点等)。这些事情被替代,是对教师的解放。当人工智能可以随时随地用更精准、更有效的方法来教学的时候,何乐不为?


什么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01

不变的是教育本身


无论是通过“学校”还是“学习中心”,或者“社区”等其他载体,人类始终需要教育,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使用始终也离不开教育。既如此,“教育在”则“学生在”,“学生在”则“教师在”。


02

不变的是教育的本质与真谛


教育是为成人、育人而生的,即叶澜教授所言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是“为人的一生幸福奠基”而变革与发展的。不论何种时代的教育,概莫能外。任何人工智能都不能改变这一真谛。


03

不变的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生的素养与能力不会自动发生,也不能只凭自学养成,学生的成长始终需要“教师”这样的引路人、互动者、对话者、帮助者和陪伴者。这些角色,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最需要承担的角色。


他们是陪伴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重险滩和荆棘中前行的人,是通过赋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给予学生打破旧知识、创造新知识能力的人,从而是引导、帮助学生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获得不可被替代的自主、自立、自强和自由能力的人。


人工智能

对老师有什么影响?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人工智能对这个行业至少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冲击。


01

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技术和数据的支持下,任何重复性的基于知识积累的教学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简而言之,教师不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时间来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这种大锅饭式的教学知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来习得。


而教师则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分析报告,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02

教育基础的改变


在线课堂,英语口语APP等等,不得不说,这些当下在家长和孩子中盛行的教育类应用为孩子们真正进入课堂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们能够利用这些应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


在孩子们身上,认识汉字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从前的孩子。不仅如此,还包括计算能力、绘画水平、英语口语以及其他的综合素质。


在这些孩子进入校园之前,他们就已经在跑道上朝着终点的目标出发了。而处于其他教育阶段的孩子,也在这些应用的帮助下省去了先前由教师所需要进行的重复性的工作。


03

教育目标的改变


教师在40人、甚至70、80人的大班中本身就已经是精疲力竭,而还要再抽出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方法等其他琐碎的事情上来进行教育教学。在适应人工智能之后,教师就不用每天愁着钻研“分身术”了,基础性的工作人工智能会帮助教师全部完成。



而这时候,从繁重的重复性分析型工作中解放出来的老师们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他们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上,比如教学创新、经验传授、情感关怀,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情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等。


教师将会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的个性差异上,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从而来塑造不同类型的人才。


人工智能时代,

教师需具备哪3大本领?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三大本领,即“爱商”“数商”“信商”,才能成为依然被学生需要的人。与人类的智商、情商相呼应,“爱商”是教师最核心的情商,“数商”和“信商”是教师最重要的智商。


01

爱的能力


这是人工智能无法给予学生的。教师首先应是仁爱之人,具备“爱的能力”。这种能力兼容了“情感之爱”与“理性之爱”。


它不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小爱”,而是无条件、一视同仁的“大爱”;不是“抽象的爱”,而是“具体的爱”;不是“模糊的爱”,而是“清晰的爱”。


因此,教师能够精准把握、了解、洞察学生的成长需要与个性特质,及时给予细致入微的个性化关怀、呵护、尊重,因而可以让学生在充满了编程、编码、算法的冷冰冰的人工智能世界里,依然能够感受到人性的温度、生命的温暖和仁爱的力量,进而学会相互传递温暖和仁爱。


02

数据精神


人工智能时代脱胎于大数据时代,两者相伴相随。数据是人工智能赖以运行的基础。


人工智能进课堂,首先意味着大数据进课堂,包括学生预习的数据、作业数据、复习数据(如错题集、收藏集等复习资料数据)、试卷数据等。大数据会帮助教师判断什么内容是学生感兴趣和需要的,什么内容可能面临困难和障碍,什么时间节点上出现何种转折和变化,以及接下来教师的教学应该走到哪里去?


“数商”与当下倡导的“数字化胜任力”有关,表现为对数据的敏感与热情,对数据的搜集、整合、分析、利用和生成的能力,更体现为创造新数据的能力,同时也是将数据转换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能力。


这将是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新基本功。大数据时代的“教书匠”及其内含的工匠精神,由此将被赋予新的核心内涵,即“数据精神”。


03

信息化胜任力


除了数据之外,人工智能时代每日涌现的信息,尤其是各种教育教学信息,将更加势如潮水,滔滔不绝……面对这些信息,教师同样需要具备“信息化胜任力”,具体涉及如何检索、辨析、判断、提炼、整合、利用和生成各种信息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避免教师在信息潮面前失去方向、丧失自我,才能实现庄子所言的“物而不物,故能物物”,让教师成为主导信息的人,而不是被信息主宰的人。


教师要拥有高超的“爱商”“数商”和“信商”,根底在于持续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移动学习的能力,综合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信息技术媒介与工具的能力。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人工智能时代一样,对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如此高的期待和要求:不学习,就淘汰,不持续学习,就落伍,就泯然于众生之中……


当教师遇上人工智能,这已经不是传说,不是遥远的想象,更不是玄想或臆想,而是正在到来的现实。




来源丨校长会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一键收藏 |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关于语文和语文教育的33个金句

陈平原 | 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

窦桂梅 |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然开启

阅读 | 换新教材后,700位名师定制的1-9年级开学书单新鲜出炉!

期中考试 | 试卷这样分析,成绩才会一次比一次高!

华语晨读 | 孩子爱看书但作文就是写不好?特级教师蒋军晶有妙招!





/ 师资培训 /

点击下图,发现更多精彩 ▼



/ 招生实战营 /

点击图片,打开更多精彩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