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漫游建大·图书馆 | 静观云起闻书香

漫游建大·图书馆 | 静观云起闻书香

“如果有天堂,它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文学大师、原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向我们揭示了图书馆的应有之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见证了学校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和60余年的并校历史。现存最早的一批图书就是并校之初的先贤们从四所母体院校跋山涉水整箱搬运而来,知识和精神就这样一代代得以传承。60余载风雨征程中,这里留下了无数师生如饥似渴、挑灯夜读的身影,这里陪伴了他们钻研技术、贡献才华的光华日月。

并校之初,学校图书馆是一座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的苏式三层建筑,古朴稳重、落落大方。然而,老图书馆所在地的地质结构很特殊,在时光的演进中,出现了地裂缝。为了确保师生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2000年8月,老图书馆在师生无限的留恋与遗憾之中被部分拆除、异地重建,留下的半边残楼经巧妙设计,改建为别具特色的校史馆。

2001年3月27日,雁塔校区新图书馆正式落成开放,建筑面积12700平方米,风格雅致、坚实厚重,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外观,像一本打开的书,建筑与门前开阔的广场融为一体,在阳光、蓝天和绿地映衬中,体现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美感。

阳光明媚的早晨,图书馆深蓝色的玻璃幕墙映射着太阳的光辉,学子们满怀对知识的渴求拾阶而上,在图书的海洋里畅游、思索、钻研、进步……

60余年来,数代图书馆人秉承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的精神,坚持“面向教学科研,优质高效服务”的办馆宗旨,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特点,确立工作方针和藏书建设任务,目前已经形成以土木、建筑、环境工程、冶金、材料及其相关学科藏书为特色,以工程学科为主体,理工学科相互支撑,文科、理科、工科、管理、艺术等学科有机融合的多学科藏书体系。经过多年的藏书建设,图书馆累积文献资源总量达296.72万册。

图书馆紧紧围绕全校学科特点,不断加强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力度,陆续建成馆藏特色图书库、建筑历史图书库、本校教参电子图书库、贾平凹文学艺术专题库、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等5个特色数据库。努力保存并不断丰富馆藏文献,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目标。

图书馆始终坚持将优质高效的服务贯穿于工作的点点滴滴。随着时代的进步,虚拟图书馆服务越来越多样化,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设备查阅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关注图书馆的工作动态,接收图书馆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提醒。遇到心仪的图书被借出,只需进行预约登记,不必担心再次错过。需要的图书不在所在校区,可享受委托流通服务,实现跨校区借书。想要给图书馆推荐好书,多种图书荐购渠道随时等待着你的推荐,并在所荐图书到馆第一时间短信告知。

为了进一步推广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与服务,深入倾听读者的意见与建议,图书馆不断推陈出新,开展读书月、毕业季、真人图书馆等阅读推广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

为使毕业生感受到母校的浓浓爱意,图书馆还为毕业生办理校友卡,方便其随时回访母校图书馆。

为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在开展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学科导航等文献信息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图书馆正致力于建设一支高水平学科服务团队,面向院系开展全方位的学科咨询和知识信息服务,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资源支持。

学校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图书馆不遗余力,挖掘空间潜力,建设研讨空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场地支持。研讨空间分别位于图书馆一楼中庭、二楼大厅和五楼平台。三五成群的学子在此诵读或围坐,使用便携投影仪或移动白板,开展微沙龙、小研讨、碰头会等交流活动。星光点点的夜晚,图书馆清澈的灯光映照着埋头苦读的学子,陪伴着他们沉醉于知识的海洋。

在全校上下喜迎办学120年并校60周年华诞之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术文库在图书馆二楼落成。它集中展示了并校以来我校师生学术成就的学术文库,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我校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及现有的学术水平,是学校悠久文化传统和学术成就的缩影。

规划建设的草堂校区新馆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预计2017年年内主体部分施工结束,经过装修及内部布局,相信不久的将来图书馆将以全新的面貌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草堂校区新馆规划图

百年名校,人文荟萃;古城长安,卷帙飘香。图书馆以其搜罗宏富的藏书和品类齐全的电子资源成为莘莘学子博览群书的重要场所,传播知识的圣殿,孕育人才的第二课堂。现代信息服务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将以忠诚的敬业精神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引导读者在这里放飞青春,成就梦想。 


图文来源:图书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