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那一场满口余香的盛宴

那一场满口余香的盛宴

  十月下旬,12个教研组,25位决赛教师,170多位教研组同仁,33位省市专家评委,许多慕名而来的教育界同仁,齐聚昆一中,只为了一场精心准备的教研大餐——昆一中2017秋季交互式白板课赛。别以为接受考试的只有学生,我们的老师也要迎接挑战哦!从九月中旬开始,各科老师就摩拳擦掌,在教研组内部进行了PK,决出优胜者,参加十月下旬的决赛。课备了一次又一次,同备课组的老师跟听、试讲、研讨了一次又一次。交互式白板作为现代教辅手段,要怎样用好才能提高课堂效度?看我昆华教师显风采。


数学组崔锦老师

物理组张大朋老师

信息组杨蓉老师

物理组徐转琼老师

英语组阿尚枋老师

化学组沈涛老师

数学组陈泳序老师

体育组李燕灵老师

英语组陶勇老师

地理组王俊懿老师

艺术组石丽萍老师

历史组胡新荣老师

信息组秦泰老师

语文组周晓娟老师

生物组王玉清老师

语文组张琪瑨老师

历史组岳娟老师

  怎么样,有没有看到你喜欢的老师在讲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课赛总共进行了四个下午,参赛老师讲完课后还要说课,手写教案也要进行评比,三个环节严谨扎实,全方位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外聘的省市专家评委对昆一中这次课赛纷纷竖起大拇指,一致好评。参赛教师们收到评委的中肯评价后,大呼过瘾,同教研组的老师们也在切磋学习中收获满满,天已擦黑还不肯结束研讨,乐此不疲。
  课赛后,很多教师当天就趁热打铁进行了深度反思,历史组的胡新荣老师写到:



艰难的权衡,痛苦的抉择——公开课后的反思

胡新荣


 (一)

  首先请原谅我,在标题上使用了“艰难”、“痛苦”这些乍看就令人不舒服的词汇,但舍此不足以更好地表达我的心境。为何如此?

  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这些因素不光要考虑到,而且还要在多种因素中进行权衡和抉择。课堂深度与学生接受程度、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电子白板与传统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课堂的开放性、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师的引导与学生思维的自主,等等。

  常规课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公开课更是。所以每每遇到公开课,我就感觉这些因素像一个个的小人,在我的脑中撕扯着我的思绪,让我不得安宁。也正是在这些时候,我才又一次地感觉到,这些因素间的权衡与抉择,我还没有找到答案。后来我逐渐明白,我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答案了,因为教学不光是技术,技术才有标准和规范,我心目中的教学应当是艺术,艺术怎么能追求固定的答案呢?

  说到艺术,我想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有它独特的审美,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书圣王羲之说“意在笔先”,这为我们提供了破解他书法之美的钥匙,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指南。作为艺术的教学,亦当如是。教学的设计与创新应当在“意”的统领之下,以“意”作为上述问题权衡与抉择的标准,我仿佛找到了答案。

  但这个答案,有近于无。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魅力,恰恰就在于“意”的丰富性,教学亦复如是。不同内容教学的“意”肯定不会一致,同一内容不同阶段的教学“意”也不会一致,甚至同一内容不同轮次的教学“意”也会不一样。“意”的差异必然导致上述问题答案的差异。

  所以差异是必然的,没有必要强求,更没有必要统一。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教学的好与坏只是相对而言。对于教学而言,只应有规范,而不应有标准,因此,每当我看到有文章试图建立学科统一的教学模式,我都会一笑了之、一翻而过。

 

(二)

  本次课赛,应当首先感谢评委,云南省教科院的蔡敏慧老师、昆明市教科院的薛敬宝老师、安宁中学的缪长春老师。他们深谙教学这门艺术的应有之道,从“意”的角度对课程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同时他们也深知教学也是一门技术,作为技术,应该有它的规范,所以他们也耐心地指出了课程细节上的问题。他们的细致点评,让我受益匪浅,对他们,我要表示深深的敬意。

  本次总结,指定的主题是“探索和总结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科运用交互式白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与策略”,这是在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学术上称之为“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其实,这是我一直都在关注的话题,因为当今已是21世纪,信息技术正在一步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并正在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之时,历史教学也必须做出回应和改变。但是该如何回应和改变?

  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历史教学也同样古老。孔子以“六经”作为教科书来教授学生,“六经”之中,除《春秋》直接就是史书外,其余“五经”之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由此可见,中国有着悠久的重视历史和历史教学的传统。那么,对于历史教学而言,这些传统在今天仍然还有意义吗?

  私以为,不仅有意义,而且很多传统还是区别历史老师与非历史老师的标准,而且应当成为历史老师的基本功。以下就列举一二。

  1.讲故事的传统。故事是历史最直接的呈现方式,不会讲故事,就不能进入历史情景;不能进入历史情景,就不可能进行历史理解;不能进行历史理解的课,也就不是历史课。新竹“清华大学”的张元教授,当属我看到的对这一传统最优秀的继承者,听他的课,时常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之感。

  2.深入浅出的传统。从某种程度而言,历史学就是解释学,所有历史叙述之中都包含历史解释。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历史解释过程中因果关系梳理的复杂性。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就显得至关重要。,但钱穆先生通过五次讲座就能将其梳理清楚,这就是深入浅出,。

  3.微言大义的传统。中国古代学术,尤其是今文经学,讲求微言大义,虽然存在过度诠释的弊病,但却给我们历史教学留下了重要的启示,即历史洞察力的重要意义。胡适曾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历史教学就是应该从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问题,从“微言”之中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得出令人击节的结论。季羡林先生晚年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糖史》,以30多万字的篇幅来写糖的历史,以我们习以为常的糖来透视文化演变与交流这样的大问题,这就是洞察力,这也就是历史的魅力。

 

(三)

  电子白板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辅助我们的教学。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它到底有哪些辅助?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最大的辅助在于,电子白板有助于思维的可视化。为了说明这一点,我需要将历史与数学两个学科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这两个学科的共同点是都存在逻辑推理过程,而不同点则在于,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需要将整个思维过程书写出来;而历史题则不需要呈现思维过程,但却需要直接给出思维之后的最终答案。以此观之,历史学科比数学学科更加抽象。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作为历史老师就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否则学生就不是通过思维来解答历史题,而是通过感觉来应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呢?历史课上,老师往往通过口述来给同学们解释课本上的历史结论背后的推理过程,这样的方式导致最终同学们只记住了课本上的历史结论。这样的方式是无法完成历史思维的培养任务的。电子白板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电子白板上的流程设计,我们可以将思维过程一步步呈现出来,就像数学那样,将整个逻辑推理过程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推理完成后,再督促学生用笔记下整个思维过程,方便他们对这个过程的回顾。

  思维的可视化还有助于历史教师讲解时的深入浅出。如果完全依靠口述,在遇到因果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之时,即使老师以为自己已经讲清楚了,但学生很可能仍然还是一头雾水。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利用电子白板将整个思维过程呈现出来,那么自然知识和思维就“浅出”了。

  用电子白板来促进思维的可视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的主要考虑。

  除此之外,电子白板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历史情境。什么课才是真正的历史课?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思考问题的课才能称之为历史课。如何帮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电子白板为我们提供了帮助。通过它,我们可以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呈现一手史料,而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的重要辅助。

  帮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离不开历史故事。善于帮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的老师,一定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通过电子白板的辅助,我们可以将历史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历史情境。

 

(四)

  行笔至此,有些问题我似乎想明白了。

  如果不只是把历史教学当成一门技术、谋生的手段,那么对于每一堂历史课我们都应“意”字当先,努力将你想要传递的思想和情怀呈现出来。

  当然这一呈现,不仅需要你首先就要“胸中有意”,还依赖于你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的基本功,而这一基本功的养成则要求你继承中国历史教学的优秀传统。

  如果你具备了这些基本功,同时你又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予以辅助,那么你胸中之“意”就可以被很好地传递出来,那么你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没想到,写到最后,我探讨的问题居然是一堂好课的要素。

  意外收获,喜不自胜。


文字:科研处赵露

摄影:王倡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