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让天赋自如释放

让天赋自如释放

题记:此刻是凌晨时分。在这个点爬起来写公号文章,不是为了点击量,主要是因为最近听的三节课让我思考教育变革的一个话题:如何让天赋自如释放。谨以此文献给幸美、凤萍、潘老师以及有教育情怀和梦想的同行们。


科学课:磁铁的磁性

教室的桌椅是小组式摆放,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台平板电脑,上课伊始,电脑黑屏安静着。课前,老师做了一个关于磁铁的小魔术,每个学生都识破了魔术的秘密,“磁铁能吸铁”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不是秘密。

第一个环节:用office365forms调查学生的前概念:条形蹄铁哪个位置吸铁能力最强?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提交自己的意见。令人吃惊的是,很多学生选择了条形磁铁中间的部位磁力最强。

 


平板教室里的终端帮助我们收集了全部学生的想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我们对比一下传统的课堂:

老师会提出问题:条形蹄铁哪个位置吸铁能力最强?

有学生举手:两端磁力最强?

老师:大家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那我们用什么办法证明两端的磁力最强?

学生:做实验。

于是实验开始。

这节课上,通过数据的充分采集与显示,学生充分发现他人的观点与自己不一样。学生会对这个矛盾冲突产生极其深刻的印象,并思考接下来的探究中,他应该通过怎样的操作来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样的科学探究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这种学习的发生是有心理基础的,也必然会印象深刻、过目难忘。我们期待的是这样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分组实验探究条形磁铁各个位置的磁性。学生们在条形磁铁的不同部位上悬挂回形针,通过回形针数量的不同来得出磁性的大小。学生的小组电脑上呈现出各个组的excel数据表,小组得出实验结果后,把数据输入到自己的小组区域。

 


Onlineexcel为我们实时收集了各组的实验数据,教师端即时自动生成了柱状图,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我们对比一下传统的课堂:

老师:下面我请几个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

三两个组拿来记录单,并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老师:看数据,你们的结论是……

学生:说结论。

老师:大家同意吗?

学生:同意。

于是,探究顺利完成。

这节课,数据的输入、汇集、展示,每个环节都是通过计算机的协同工作完成的。小组在输入数据时,学生们是可以看到其他组的实时信息。屏幕上,excel表格里,魔术般跳出数字来,十几个小组同时输入数据。孩子们会在数字的跳跃中发现:咦!怎么我们组的和他们组的差这么多?要不要再试试,是不是我们做错了……于是,再一次学习探究发生了。

同伴之间的比较、碰撞以及随后可能发生的讨论、合作,是课堂上最珍贵的学习场景。传统课堂,我们教师向学生单向、线性输入知识,往往很难发生真正的交互碰撞,提问中的碰撞也是转瞬即逝,很难真正走心。只有数据在眼前,彼此的不同在眼前,才能促使和激发学生发生学习的交流。

 第三个环节:教师用forms推送课堂练习。 


每个小组接收到关于本课探究的拓展题目,即时提交答案。教师端即时展示学生成果,课堂教学效果得到真实反馈,也为下一节课的研究方向做出铺垫。

 

英语课:toys I like

这是一群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读,读得准确,读得自然,读得有兴趣。刘凤萍老师将金太阳学习系统安装在平板上。课的开始,她带着学生开火车:平板上是本节课要要到的字母和举行。火车一开动,每个学生都想上车,于是每个小孩都在嘴里读起来,希望加入开火车的行列。

 


传统的课堂,老师就站在讲台上,无论从教师的感受还是学生的感受,这种场景并不友好。老师被栓在一个地方,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没有那么长,这样的学习场景让孩子倦怠。

课的中间,凤萍老师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点读。小组长组织小组的学生,一个一个跟读单词、句子,通过游戏巩固课文的阅读。四个学生,一个读,三个听;读错了,有人轻声纠正,点一下屏幕,再来读一次,直到读准确了



对比传统课堂,老师站在讲台前,大声朗读;学生坐在讲台下,大声跟读。教室里读声朗朗,但是细细思量,究竟谁读对了没有,我们并不清楚。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孩子是哑巴英语,“东郭先生”就是大锅饭的产物

在大班英语教学中,我们将学生群体小组化分割成块、化整为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夯实教学内容,从而落实教学效果,这是很好的方法。

 

数学课:乘法分配律综合练习

潘老师有一台surface电脑,他用OneNote拍下前一天学生数学作业中错误最集中的几道习题。在综合练习课上,他首先出示这些题目,一个学生小助手在平板上把老师的讲解写下来。

 


这种讲评有三点值得思考:错题集中讲解、学生小助手的使用、OneNote的应用。

传统的课堂也有错题讲解,但是能够将错题存储在电子笔记本上成为错题资源的,恐怕很少。学生作业本上的错题、老师教材上的错题,甚至单元测试卷上的错题,放在课桌上,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废纸或故纸。这种电子笔记本上的错题资源是可以反复利用的。

学生小助手在潘老师的课上是最抢手的工作岗位,想当好这个助手,首先要弄懂题目。每个孩子都能争先恐后地弄懂题目,教学的目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潘老师讲完上一节课的错题,就开始本节课的练习。学生埋头做练习,他拍拍拍,把几个容易出错的问题,拍摄到OneNote上。APP版的OneNote在图片摄取上十分便利,拍完、截取,瞬间完成。于是课堂讲解又开始了。 

学生们走上讲台,一边讲,一边在平板电脑上行书写,做错的学生恍然大悟、悄然改正;讲解的学生还不忘问一句:你们有问题吗?于是课堂里的讨论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遇到观点不同的学生,潘老师就走下讲台,直接把平板递过去,那学生就在座位上一边比比划划把自己的观点写上去,一边讲解自己的观点。

整节课、整个班里,潘老师是最“闲”的。他左忽悠一句:你们懂了吗?真懂了吗?右忽悠一句:看看,这个算式里,躲猫猫的是数字几?——举手投足之间,巧妙点拨、轻松化解,听课的我们如同在静寂的教室里听到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在啪啪啪地闪烁。教书二十年,这是我最难忘的一节数学课,沉静、智慧。

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neNote像一个大口袋,把学生的学习内容都装进去了;OneNote像一个大黑板,学生在上面任意涂画。同时,这些学习记录很好地留痕在OneNote上,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回忆、温习和反刍

在交流中,我才知道,这些投影设备、平板设备包括学生的练习纸张,都是潘老师和他的几个小伙伴们,自己掏腰包购买的。他从Pro1买到Pro4,从苹果盒子买到actiontec,从投影机买到电子白板……我觉得,他是在一所学校里开办另一所“学校”。

我很敬佩他。

 

如何让学习中,天赋自如绽放?

看来,我们需要技术助力。仅仅有技术还不够,因为技术的应用,要靠应用者的学识、智慧和一腔对教育的热爱

我们教的是走向未来的人,需要用未来的技术。

谨以此文共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