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数学老师成“厕所所长”!武汉最美丽的教师就在这里......

数学老师成“厕所所长”!武汉最美丽的教师就在这里......

这两天,武汉艳阳高照

暴雨带来的影响渐渐消散

武汉伢们的快乐暑假回来了


然而,汛情依然严峻

新城区一些学校成为临时安置点

一批本该享受假期的老师不得不返回学校

与转移村民们一起

共渡难关



学校成为主力安置点

老师放弃休假只为村民吃好睡好


  6月30日起的持续强降雨,长江、汉江武汉段水位猛涨,举水、滠水、府河等中小河流洪水同时发生。新洲、蔡甸、黄陂、江夏等地,多处河堤漫水和民垸溃口,受灾村民被迫转移。恰逢暑假,全市43所中小学校成为了主力安置点,共接纳群众1万多人。为安置好转移群众,千余名老师放弃休假,主动返校悉心照料村民。


  长江日报记者今天走访新洲、蔡甸3个学校安置点发现,许多老师为照顾转移群众,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有的为受灾村民作心理辅导,有的为村民子女开设临时课堂,还有老师默默无闻地打扫厕所……老师们任劳任怨,只为转移村民吃好睡好。


40余位老师客串厨师

“让每一位乡亲们都能吃饱饭”


  7月2日零时,已经睡下的新洲区三店街中心小学副校长郭吉芳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住在隔壁的同事告诉她,河堤溃口,村民被送到学校,需要紧急安置。


  郭吉芳急忙赶到学校,此时校内已聚集近百人。由于事发突然,不少村民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逃了出来,惊魂未定。看到这样的情景,郭吉芳马上和已经前来的几位同事返回家中,将家里的衣物、被褥搬到学校,帮助村民安顿下来。随后,他们不断搬运防汛物资、接纳被送来的村民,忙了整整一夜。


  由于信息中断,电话不通,老师们口口相传,让中心小学成为安置点的消息越传越远。得知消息的老师纷纷放弃休假,陆续来到学校,不少人还带来自己的家属、朋友,一同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校园里随处可见的、胸前挂着工作牌的志愿者,都是来自新洲区不同学校、自发前来的老师,人数达到近百人。


  在安置点,吃饭问题是重中之重。最高峰时期,原本只能容纳700个孩子就餐的学校食堂,要承担近两千人的餐饮。为此,食堂搭起了流水席,不间断供应。男老师们力气大,负责搬运垃圾、肩扛物资。女老师心细麻利,负责择菜洗菜。学校食堂师傅原有十几位师傅,忙不过来,40多位教师临时客串起了厨师。


三店街中心小学安置点,一位老师们在食堂擦拭餐桌。长江日报记者 许魏巍 摄


  食堂门口的黑板上,每天都写着当日食谱。竹笋炒鸡蛋、土豆排骨汤、大白菜炒火腿肠……村民们无论何时来到食堂,都能吃到热乎饭菜。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老师会将饭菜送到他们嘴边。


  “真不说假话,吃得比家里还好。”65岁的张婆婆表示,学校伙食很不错,寝室也都被老师们打扫得一尘不染,住着很舒服。


  让每一位乡村都能吃饱饭,老师们要不分昼夜的辛勤付出。在形势最紧张的几天里,他们几乎没有睡过完整的觉,实在撑不住了,就靠在角落小憩一会。很多时候,在厨房帮忙的老师常常会忘了自己吃饭。即使是吃,也都是站着扒两口,有村民来了或走了,便又立刻放下碗筷去盛饭、去擦桌子。


  “看着他们高兴,我们心里也高兴!”郭吉芳说,不少同事自己家里受了灾都顾不上管,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中。无论有多疲倦,她从没听到同事们有一句怨言。“帮助这些村民,就像帮助自己的亲人,这点辛苦算不上什么。都说老师是红烛,现在就是发扬红烛精神的时候啊。”


  目前,随着洪水的退去,已有部分村民陆续撤回到家中,学校人数越来越少。而郭吉芳和她的同事们会一直坚守,只要有一个乡亲没离开,他们就不离开。


三店街中心小学安置点,放弃休息的老师们,正在搬运已经使用完毕的棉被,运送到消毒点。 长江日报记者 许魏巍 摄


数学老师带着老婆扫厕所

“厕所干净了,村民心里才舒坦”


  今天中午,新洲区三店街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一片宁静。被安置在这里的村民们刚吃过午饭,陆续回宿舍午休。而在学校另一侧,该校数学教师、56岁的李培尧正拿着扫帚和水桶,清扫厕所。正午温度高达37℃,几分钟下来,他的额头已渗出豆大的汗珠。


三店街中心小学安置点,李培尧专职负责打扫学校的公共厕所,平均间隔一个小时就要打扫一次。长江日报记者 许魏巍 摄


  7月1日晚发生溃口险情后,李培尧的家同样被淹。当时,新洲通讯信号中断,电话打不通,忙于处理家中事务的他直到4日遇到同事,才得知学校已成为灾民临时安置点。他当即便和同事一同前往学校,参与到安置工作中。

  李培尧在学校转了一圈后发现,校内已聚集了1300多位村民,还有上百位老师、医生等工作者,却只有一个公共厕所。而学校从1号以来一直停水,厕所没有办法冲洗,脏乱不堪。他没有丝毫犹豫,拿起扫帚开始清扫。为了方便扫女厕所,他还叫来了自己的妻子,一起帮忙。

  从那天起,李培尧全权负责起了厕所清扫工作。每天早上6点到校,一直做到下午6点,平均一小时就要大清洗一次。学校里没有自来水,他只能从近百米外的水井里一桶桶地挑。打扫一次厕所,需要40桶水。


  每天,李培尧不是守在厕所前,就是在挑水去厕所的路上,被村民戏称为“厕所所长”。7月7号,学校的自来水恢复,厕所清扫工作轻了很多,他便在空闲时帮忙搬运物资。

  “厕所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里干净整洁了,村民住得舒服,工作人员心情也会愉悦一些。更何况,近日温度升起来,不及时清理会滋生细菌蚊虫,会严重危害健康。我从小干农活,不怕脏也不怕累,只要大家在这里住得好,我就觉得值了。”李培尧说。


睡前聊天安抚村民心灵

“让大家有信心重建家园”


  “他们刚来的时候,你能看到他们眼中的无助和恐惧。”新洲区三店街中心小学副书记陈建红回忆,最初几天,村民们从被洪水淹没的家中来到学校时,情绪特别不稳定。他们有的家中损失惨重,有的被迫和家人暂时分离,每到夜晚,有的村民会突然嚎啕大哭,或者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这些举动让她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工作远不止保障物质生活那么简单。


  在聊天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村民们的心结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目睹家园被破坏,心里受到强大的冲击;二是想到今后的重建,心理负担很重。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学校校长徐红咏号召老师志愿者们,深入寝室、深入食堂,帮助他们重建信心。


  每天晚上临睡前,老师们会每个房间挨个巡查,在关注村民们有没有被褥、蚊香等生活需求的同时,从聊天中观察他们的情绪。而在每天早上打扫寝室时,老师们也会和村民们相互问候,拉拉家常。此外,徐红咏还邀请专业的心理团队到学校,为村民们进行现场辅导。


  “很多村民本身并没有被击垮,这只是一场物质灾难,而不是精神灾难。”徐红咏说,心理辅导是特别必要的,但不需要特别大张旗鼓地、组成一个固定的心理辅导团队。老师们每天无微不至地关怀、亲切温馨的话语,就能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们,让他们有信心重建家园,面对未来。


  在蔡甸区永安中心小学,自村民转移到学校的那天晚上起,老师们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就打印出来贴在24间教室门口,每2名女教师负责一屋楼三间教室村民的引导、服务和心灵沟通。


  蔡甸区十佳班主任王娟老师负责3间教室共60位村民,5天的相处村民们已经把她当亲人:“你天天照顾我们,你的孩子谁照顾。”王娟说,作为一名党员,以前认为把书教好就可以了,这次安置村民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当群众有困难时伸手帮助他们正体现出党员的价值感,所以虽然很累但是心里高兴。


三店街中心小学安置点,放弃休息的老师们,帮受灾村民整理内务。长江日报记者 许魏巍 摄


为16个孩子开设“阳光教室”

“稳住孩子就稳定了转移村民”


  “小猫CAT CAT CAT CAT……”今天早上9时,蔡甸区永安中心小学安置点“阳光教室”里传来中英文夹杂的读书声,16名消泗转移村民的孩子正在上英语课。这批学生,最小的3岁,最大的12岁。


蔡甸永安中心小学安置点,陈苗老师为消泗乡转移的孩子们发放儿童读物。


  “阳光教室”设在学校教育信息化专用教室,有电子白板,安有柜式空调。


  校长叶生豪介绍,6日早上他在学校查看时碰到一个孩子,询问下得知他正读三年级,孩子跑开的身影触发他思考一个问题:转移群众中一起过来的孩子们的学习怎么安排?学校老师到24间安置教室一一询问,经统计一共有14名小学生、1名初中生和1名幼儿园学生安置在此。家长告诉老师,撤离的时候,家里都被水淹了,孩子们什么都没带出来。


  “稳住孩子就稳定了转移村民。”学校7月6日当天决定在校内设置“安置点阳光教室”,立即给每一位孩子配发了新书包、新文具和新作业本,安排学校老师每天给孩子们上课,切实保障孩子们不因自然灾害而失掉了有意义的暑假。


蔡甸永安中心小学安置点,老师与孩子们做游戏、上趣味课,希望让孩子们可以充实一些。 长江日报记者 郭良朔 摄


  7月7日—14日的课程安排贴在教室大门上,为孩子们排有经典诵读、音乐、阅读、故事会、英语、美术、手工和艺术表演共8门课,上课的有陈苗、殷利梅、王娟、殷凌云四位女老师,她们都是党员。


  今天7:30吃早餐时,一个小男生看到殷利梅马上跟奶奶说:老师来了,我去上课。由于许多孩子早到,所以原本9点开放的阳光教室,8:10就开课了。


  3岁的万梓言,前天在阳光教室学过《弟子规》,今天中午吃饭时一个人口中念着“人之初,性本善……”,还没上过幼儿园的他居然把上课所学背下来了。


  区十佳班主任王娟前天从网上找到《小红帽》的课本剧,让16个孩子分角色扮演,大的演主角,小的演言语少的角色,孩子们乐在其中。一年级小学生高英博扮演大灰狼,前天晚上本来妈妈要带他去仙桃小姨家,他不愿意失去演这个角色的机会,最终妈妈答应他继续留在学校。这让王娟老师很有成就感。


  16个孩子们昨天都表现积极,英语和美术课都没有一人缺席,家长们也高兴地说,永安中心小学关爱学生爱在了实处,虽身处异乡,但是心里踏实。叶生豪校长说,“阳光教室”将一直持续到安置结束。



这些老师

或许本该如你我一样

宅在家里,或者漫步街头

陪伴家人,照顾孩子


但他们知道

那些在安置点过渡的村民和孩子

更需要关心和照顾

哪怕只是

一声问候,一句鼓励

一杯清水,一顿热饭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这些老师

正是在用双手向这座城市告白


我们这座大江大湖的城市

得到水的滋养

也经受水的考验

但我们从未失去

绝不屈服的勇气、保卫家园的能量


这是武汉

屹立不倒的城市精神

众志成城的城市力量


超级云课堂

出品

文:长江日报记者 陈晓彤  谯玲玲

图:长江日报记者 许巍巍 郭良朔

合作洽谈丨41483225@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