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拒绝技术是徒劳的

拒绝技术是徒劳的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技术决定论者,更不是一个狂热的技术达人,我对技术一直抱有谨慎的戒心。


  和大多数人一样,既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又不愿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让技术左右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但多年对技术的观察与研究,改变了我对技术的看法。技术绝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有时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当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生态环境,有些技术只是工具和手段。作为工具和手段的技术我们可以选择用或不用,但作为生态环境的技术我们无法选择,只能适应。


  举个例子,我用洗衣机洗衣,用洗碗机洗碗。我可以选择不用它们而自己动手洗。洗衣机和洗碗机对我而言就是工具,而不是不能离开的生态环境。但我不能忍受没电,电这种技术已经构成了我生活的基本环境。当然,没有电人类也不会死,但人类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同样,网络也构成了我们今天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把我们与网络连通的智能手机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中的一份子。


  人类可以拒绝作为工具和手段的技术,但无法拒绝作为生态环境的技术。这就是为什么我断言学校拒绝手机和网络将是徒劳的原因。因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赖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实话,学校可以拒绝电子白板,也可以拒绝许多昂贵的电子设备,但不应该拒绝网络和手机。如果孩子连这些基本的生活工具、生活技能都掌握不了,他们如何在这个世界活着?


  很多老师和家长说之所以不让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和课堂,是因为担心他们自制力不够,会沉迷网络游戏。这只是托词。给孩子买智能手机的家长第一个就该扪心自问,当初为什么要给孩子买智能手机。


  第二个该扪心自问的是砸孩子手机的老师。不让孩子在课堂玩手机,难道就可以在课后玩?不让在学校玩,难道可以在校外玩?只要没有被看见就算没有危害?你有没有用手机备课、查资料,为什么不教会学生也这样做?你有没有用手机获取信息、浏览新闻、购物消费,为什么学生这样做就不可以?难道只要这些危害不发生在校内你们就尽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了?你们真的是为孩子着想吗?或者只是不想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互联网给教育教学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今天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探索如何在这样的新技术生态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拒绝这样的技术是徒劳的,只能适应。早适应比晚适应好,主动适应比被动适应好。试图固守以往的教育方式,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只会被时代淘汰。


  今天教师有责任在教会孩子学会读书的同时,学会读网;学会搜索的同时,学会选择;学会接受各种网络信息的同时,学会批判性思维;学会个人苦学的同时,学会通过网络进行社会化交流与协作;学会碎片化学习的同时,学会零存整取、碎片重构⋯⋯


  当然,这不能全怪学校和教师,更主要的责任在制定教育政策的行政管理部门,在于高考这个指挥棒。如果今后的高考能与时俱进,多考一点来自网络的知识与技能,如果能将信息安全、信息道德、信息能力纳入高考范围,学校和教师还会拒绝手机和网络吗?


  决策者们,担起你们的责任来。



作者简介
王竹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硕士导师、学术带头人。广东省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委员,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教育界别发言人;致公党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山医科大学十佳教师称号等。被称为“我国富有原创性思考的教育学者”。

其他出版的著作:

超星尔雅通识课《创新思维训练》


  作者最新出版《学习与创新:互联网时代如何做教师》2015年出版专著《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该书入选《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一季》榜单和多个图书排行榜。发表医学研究论文数十篇,教育技术论文数十篇,业余出版诗集3本。与超星公司合作拍摄的《创新思维训练》慕课和相关专著《你没听过的创新思维课》已出版发行。发表各类学术论文逾百篇。





— THE END —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