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遵义县八中:办遵义最好初中 让家长放心

遵义县八中:办遵义最好初中 让家长放心



办遵义最好初中 让家长放心

——遵义县第八中学创新驱动推进学校发展的观察


本报记者 丁思江


办学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新常态下,学校要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遵义县第八中学在学校信息化发展、校文化打造、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主动作为,创新驱动,积极探索实践,致力于打造让家长由“满意”到“放心”的最好初中,卓有成效。




运用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全市走前列

  走进学校现代化的录播室,让人眼前一亮。113日,记者在这间运用互联网+的现代信息化手段,向学生传输优质教育资源的多媒体教室里,见到许多专业的“高配置”。

  教室分授课室和听课室两个分区,中间隔音玻璃,听课室激情讨论也不会影响授课室。教研主任刘光显介绍,授课室天花板上8个声音采集器、3个高清全景摄像头,对课堂进行全方位高质量录制。短焦投影机、手触屏幕、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个教室授课的老师必须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刚在录播室讲完课的化学老师潘永超说,进教室之前准备工作必须下深功夫,授课内容、活动范围以及授课时的肢体语言都要提前想好,尽量做到规范。这个在全县技能竞赛拿第一名的化学教师,走进教室前仍然有几分紧张。

  校长张铭德给我们解开了老师们紧张的原因。教研组选出优秀的老师,然后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形成教学方案。授课老师所录制的优质课,是要通过学校局域网传到班班通进行直播和自由点播的,还会通过互联网传入学校研发的公共管理平台,让老师、家长、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收看学习。

  张铭德说,这套在全市都少有的先进设备的应用,激发教师活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勤”文化引领 教师乐意教 学生主动学

  天道酬勤,是学校的办学思想。营造学校“勤”文化氛围,建设好育人环境。张铭德说,塑造好的学风、教风,转化为师生自觉行动,让教师乐意教、学生主动学,教与学都是发自内心的、积极的主观愿望。

  七年级(15)班教室,突显浓浓的“勤”文化氛围。讲台上方是“天道酬勤、自强不息”的标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黑板下方,有一幅学生签名的红色标语,上面写的是“告别陋习,我在行动。”

  12岁的秦金锐同学说,自己以前做作业总是很粗心,现在每天进教室就看见代表自己“宣誓”的签名,粗心坏习惯渐渐改掉了。

  教室后面有个图书角,各类课外书籍900余册,全校52个班级班班都有图书角,加上学校图书室,全校图书10余万册。黑板报下面有各种互学互助小组名单,有每月评选的学校“最美学生”名单。窗台上是学生自己种的花草,整个教室就像一个温馨的“家”。秦金锐说,老师们虽然很严,但是感觉学习很快乐,很轻松。

  老师们现在的备课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采用集体备课,而且是通过学校公共管理平台全电子备课。副校长王灿说,电子教案采用三级备课方式,教师分章节备课,教研组集体探讨定课,教师授课后批注式备课。这种备课方式,有效利用优质资源,又能结合学生实际。备课时,经常看到老师们激励的争论,学校认为这种争论就是进步。



  办出学校特色,让学生快乐学习

  学校调整了学习时间,把每节课缩减到40分钟,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把减下的5分钟汇集到下午的一节课外选修课。选修课开设有篮球、足球、音乐、美术、书法、手工等等。

  七年级(15)班的唐兴秀每天下午参加美术兴趣班,她说,这学期跟着杨启平老师学画水彩,自己已经会画金莲花、风铃花和旱金莲了,特别开心。

  而每天早上1个小时的晨跑,可以跑步、跳绳、跳远等体育活动,学生们既锻炼了身体,又增添了乐趣。德育主任陈正俊说,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4名、美术教师4名、体育教师10名,开设的各种课外体艺社团很受学生欢迎。

  张铭德说,学校要培养的是“六有”学生,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感恩之心、有强健体魄、有科学素养、有良好习惯。

  遵义县八中是一所新办初级中学,但教育教学成绩却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前列。张铭德介绍,2010年建校开始招生初一学生,2013年升入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遵义县一中)63人,2014年升入91人、并列全县第一,2015年升入143人、全县第一。学校已成功申报遵义市首届名校长工作室“张铭德名校长工作室”。张铭德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正在参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个人项目典型案例”。

  张铭德说,学校目标是利用“互联网+教育”引领学校快速发展,建成全遵义拥有教育信息化资源存量最大的学校,办出学校特色,让家长真正“放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