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学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学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写在前面

当认识人变得越来越容易的时候,越要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

当接触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越要明白,彼此都是陌生人,要学会彼此尊重与互惠。

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是一个全面协作的时代,也是愈发陌生的时代,所以,学会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1】


前一段去参加了一位亲戚儿子的婚礼,毕竟是亲戚,磨不开面子。


婚礼安排在一家酒店的宴会厅,在地下室,布置得很一般,菜似乎是重新热的,酒也一般,现场当然没坐满,多了几桌,最后只好匀一下,反正不让退……据说,花了不少钱,是因为熟人,有优惠,但了解了一下市场价,发现并没便宜,而且质量好差。


于是多嘴提了一句,结果生气了:这可是我以前单位的熟人啊!怎么会骗我?

好吧,确实不该在这样的日子提这个茬儿,但菜和服务真的很糟糕呀!


这又算是个被熟人给坑了的故事吧!作为“间接受害者”,不得不感慨一下。其实很多被坑的当事人现场反应都一样:我和他那么熟,关系那么好,他怎么会坑我呢?又怎么能坑我呢?


不好意思,这是自以为是。倘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全都是成本和代价的问题——坑不坑你的关键是值不值得。


前同事嘛,现在也没啥交集;又是婚宴,多数人基本上就这么一次,有机会干嘛不坑一下呢?


你认为的熟人,值多少?你的信任又值多少?


【2】


可能很多人都认识过这样的所谓朋友:


和你也就见了几次面,聊了几回天,留了个联系方式,加了个微信什么的。


之后就会时不时会来“请教”些什么,聊些有的没的,各种试探一番。


再往后,可能就会在一些地方听说,他是你很熟的朋友,会有人来找你打听这人靠不靠谱……


反正问到我的时候,我会简单阐述一下事情:和他啊,我们只是一起做过些什么……


这算是一种表明自己身份的态度,尤其在如今,建个群特别容易,搞些活动,认识个人也很容易。确实,自己是这样的事儿多了才渐渐学会一件事——别装熟。


从交际的角度确实如此,你和一个人比较熟的表现,对其他人的影响会更大一些,而这种影响或许可以带来一些想不到的收益——他人的好奇、额外的信任、身份的背书……


就像《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所说的:当初他写作这本书,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影响力的来源,避免被骗。但后来发现,很多购买这本书并尤其认真学习的人就是骗子。


在实际的经历中也渐渐发现:那些似乎很快就能跟你很“熟”的人,真要一起合作干点什么,往往都会出很多问题,所有的“熟”,背后都是坑;而那些后来合作一直比较顺利的伙伴,开始打交道时反而磕磕碰碰,争执和矛盾其实很多。


所以,真别说什么熟,也许熟人好办事,但熟,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通过一些事来打磨的。


【3】


今年公司成长得的比较快,已经一百多号人了,最近就出了这么几件事:


首先是打扫卫生的阿姨投诉了,说垃圾乱丢,尤其是厕所里,搞得特别脏;

然后是给大家定加班餐的行政怒了,说总是有没订餐的人把订好的餐拿走了;

公司书架上放着供大家借阅的书也少了,需要重新盘点数量;

各个办公室的白板笔、白板擦、一些文具也开始“失踪”了。


突然就发现,很多同事都不认识了,连名字都叫不上来,想来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感觉。


于是,原本可以开个会说一下事儿不得不在群里面先发个信息,还得确定大家是不是都收到了?都理解了?


原本可以刷个脸说个事儿,现在得发邮件提,得在群里喊,甚至只是一件小事儿;


原本大家可以一起拍张合影、整个其乐融融的氛围,全公司聚个餐,几桌人都相互认识;现在只能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分开来,每人一张照片都得拍很久……

说实话,相当不适应。


就比如原来有个传统:安排每位转正的同事做个分享,为此需要和每位转正的新同事做个交流,引导一下分享的方向和方式,现在好像已经顾不上了——人太多,确实忙不过来。


可能就是因为没在大的机构里待过吧,问起几位在大企业、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伙伴,发现他们就挺适应——难道多用些标准动作,遵守流程不好么?


当然好,但结果就变得没什么人愿意出头了,整个组织的氛围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所有人都只想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确实,尽管都在一个公司,都一起在往一个方向努力,可谁又认识谁呢?谁又有必要认识谁呢?人际关系遵从邓巴数字——每个人可以维护的人际关系不可能大于 150人,那么从一个公司的角度而言更是如此。当人数扩张到百人以上时,确实就是“爹不认识娃、娃不认识爹”的状态。面对陌生人,还要和他们共同协作,该怎么做?那些标准和流程解决的是被动协作的问题。那么,现在主要都是知识工作者,又该用什么方式来促进大家主动协作呢?


诚然,动用一些规则之外的人情世故会很有效:刷人品、拼关系、靠交情……这些张力确实可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却有着把整个组织撕裂的危险。


那有没有新的可能呢?


这似乎是近年来很多组织都在探索的方向:

有很多方法是为了这个:讲故事、画饼、确立价值观,推激励政策……

有很多理论和经验备受关注:扁平化、阿米巴经营、合弄制、裂变式创业……


说法很多,但自己的路最终得靠自己去趟,该踩的坑永远少不了,归根结底就是怎么让一帮陌生人在一起肝胆相照,穿越各种不可预知的困境,达成尚未实现的理想。


【4】


原来,我们认为互联网让世界更平了,更多人可以更容易的认识更多人。没错,但世界同时也更碎了,每个人更难真正的认识每个人了。当然,也没必要,大家依然可以协作,看不见的东西也可以买,见不着的人也可以聊,但请务必记得,大家都是陌生人。


先不说别的,仅从咱们自己的角度来看,有些建议就显得很实在了:


比如,别老指望关系,关系可以开门,却不能开路,该怎么走还得自己迈步子。就算有关系,那也得靠自己在后面一点点积累。


比如,别老指望别人,有些事你不干,可能就没人干,也可能谁都会干,但一定不再会是你的了。既然大家都是陌生人,都是有限合作,各有各的诉求,为什么要支持你,这必须得先想清楚。同时要避免的是通过关系来绑架——原来似乎还有效,现在越来越难了,因为可以拉黑嘛。


比如,在协作中要养成同步分享和积极沟通的习惯,让与你协作的每个人知道你目前的状态,这能给彼此以安全感——你看到外卖应用上显示:已下单、已接单、在路上……是不是觉得更舒服呢?你看看那些汽车里的导航,时不时的提醒,是不是觉得更安全呢?老司机归老司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还是得让彼此觉得舒服才行。


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共同协作、一起度过共同的时光,一起创造美好的可能……这应该是我们都需要补上的一门课吧!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待了解、可协作的陌生人,然后去了解、去协作、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紧密关系,让自己显得可靠……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成长吗?


奇妙絮絮谈 微信号:qimiaoxuxutan

地主简介—— “这个公众号属于一个给自己起名叫“奇妙的奇”的家伙,这是他的一亩三分地,一个小小的私想空间里。他会把他的看法、想法、看到听到的故事,一些YY的感慨等都丢进来。这地方不定期会有更新,总之一切随缘。想关心奇妙的朋友们,就请关注这儿吧!

关注方式:点击标题下方的【奇妙絮絮谈

联系邮箱:dd21s@163.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