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英国最后一种巡洋 只为了不丢失高傲的自尊心

英国最后一种巡洋 只为了不丢失高傲的自尊心

前言:在之前的内容中,,以及他的改进型挑战者、复仇者,,让英国人决心研制一款不输美苏的,它的名字,叫做“彗星”......

在二战期间的英国中,“彗星”巡洋是很特殊的一员。它是英国最后一种巡洋,也是一款性能相当不错可却没能在战争中大显身手的。在1941-1942年的北非沙漠之战中,英国面对德国不是追不上就是打不穿,只能依靠美国人援助的M4撑门面。而之后德国人陆续推出的“黑豹”、“虎”式等更是让英国人只能依靠改装而来的“萤火虫”。,问题便随之而来了:不同的养护要求及随之而来的为两种提供补给的后勤成了问题。因此,。

现实中的摆在面前的困难和英国人那受到刺激的高傲的自尊心,都让英国国防部不得不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自己的超级。,研制出火力更强大的巡洋,这就是“彗星”最早的研制目的。

至今仍为众多军事爱好者所津津乐道的“萤火虫”

世界中的Y系萤火虫1943年初,英国的里兰汽车公司接受了研制任务。到1943年9月,该公司就制成了样车模型。,使研制进度大大加快,1944年2月就制成了第一辆样车,研制代号为A34。 的几个缺点:履带和悬挂装置的问题,增强的整体强度,降低高度和提高速度。设计者们使用了一种新型火炮,77毫米HV.这种火炮使用和17磅炮一样口径的弹体,但是弹壳来自老式QF3英寸20cwt炮,以增加膛压。因此该炮不能与17磅炮通用弹药。它的炮口初速低于17磅炮,但是炮弹能更紧密地摆放,在狭小的内部空间内也易于摆放与使用。其他方面同样得到增强:装甲防护的到提高,车身与炮塔均为焊接结构而炮塔加上铸造外壳,炮弹储存在装甲储藏箱里,悬挂装置得到增强,增加了反向滚轮,炮塔是由电力驱动的(这一设计来自“丘吉尔”),电力来自于一部由引擎带动的发电机。,引擎部件和避免履带过度磨损,不过仍然达到了32英里/小时。

世界中的白板彗星经过里兰汽车公司的不懈努力,诸多技术难点被一一攻克。,车体内部由前至后分别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只是在外观上,两者虽然都是钢装甲全焊接结构,但炮塔的尺寸和形状却有较大变化。“彗星”的战斗全重为33.2吨,车长7.66米,车宽3.04米,车高2.67米,乘员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和前机枪手。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右侧,前机枪手位于左侧。相比起之前使用的76.2毫米火炮,“彗星”巡洋所采用的紧凑型HV75型高初速火炮,虽然比其他型号的17磅火炮威力略低,,和美国同时期的M1型76毫米炮相比也毫不逊色。为了和17磅炮相区分,这种火炮有时也称HV75型77毫米火炮。装到上之后,火炮的高低射界为-12~+20度,弹药基数为61发。辅助为2挺7.92毫米机枪,其中1挺为并列机枪,另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为5775发。

博物馆中保存的“彗星”而“彗星”的炮塔是重新设计的,,装填手在右侧,炮长在左侧,车长在炮长的后面。其驱动装置为电动式,最大旋转速度为15度/秒,必要时可以手动操纵。从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角度来看,。炮长有1具潜望式瞄准镜,放大倍率为3倍,车长指挥塔上有8具潜望式观察镜和1具潜望式瞄准镜。炮塔尾部的备品箱还能起到配重作用。,而在“彗星”上则换为单一的装甲板。“彗星”炮塔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为:防盾和正面为101毫米铸钢板,其余部位为轧制钢板,侧面63毫米,后面57毫米,炮塔顶部为25毫米。炮塔上装有烟幕弹发射器。至于车体首上装甲的厚度为76毫米,车体顶部为25毫米。可以看出,相应部位的装甲厚度都得到增强,。

。动力系统为罗·罗流星引擎Mk3 V12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600马力。由于车重增加,使“彗星”的最大速度由61千米/小时降为51千米/小时。传动装置为Z5型“迈里特-布朗”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装置仍为“克里斯蒂”式悬挂装置,但尺寸上有较大变化,由于车重增加,螺旋弹簧的强度得到加强。每侧有5个较大直径的负重轮,增加了4个托带轮,消除了高速行驶时上支履带的振动现象。因此,,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要好得多。的最大行程为200千米。作为巡洋,,但还是很不错的。

西方国家在二战之后服役国家最多的——百夫长可惜的是,在二战结束之前,仅英国第11装甲师全部换装了“彗星”,而在1949年更强大的“百夫长”的出现,意味着对大多数“彗星”来说只有5年的服役期。最终,“彗星”巡洋,作为英军最后一种巡洋,进入了英国鲍宾顿战车博物馆,而它的继任者“百夫长”则以主战的面目频繁出现在了20世界后半叶各大战场的第一线,续写着属于巡洋的辉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