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资讯 > 我的茶在我心中,你的茶在哪里?

我的茶在我心中,你的茶在哪里?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解渴饮料,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形成了一种茶文化。很多文人骚客都以崇茶为荣,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许多佳话。




鲁迅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曾写作《喝茶》一文,无情地剖析着那些无病呻吟的文人们。题虽为《喝茶》,其茶却别有一番滋味。鲁迅心目中的茶,是一种追求真实自然的“粗茶淡饭”,而决不是斤斤于百般细腻的所谓“工夫”。而这种“茶味”,恰恰是茶饮在最高层次的体验:崇尚自然和质朴。


鲁迅笔下的茶,是一种茶外之茶。鲁迅曾是昔日广州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的座上客,他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


其实,除了评茶师,喝茶并不需要特别的感受,很多人只要能喝到茶,尤其是喝上好茶,便会爱上它,而且喝茶会慢慢上瘾。



老舍

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烟酒虽然也是我的好友,但它们都是男性的——粗莽、热烈、有思想,可也有火气。

老舍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写作,如果没有茶,喝多少水都觉得不解渴。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都不忘随身携带茶叶。饮茶,可以说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在《多鼠斋杂谈》说:“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一次,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他的嗜好,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热水瓶。老舍颇为开心,赶紧泡好一杯茶,准备慢慢品。没想到,刚喝了几口,一不注意,服务员端起杯子给倒掉了,老舍很生气:“难道她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其实,这是东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人家以为老舍喝剩了,很体贴地倒掉呢。


后来,嗜茶如命的老舍居然提出要戒茶,原因是物价高涨,“不管我愿不愿意,近来茶价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鸡皮疙瘩。”粮食涨,茶也凑热闹,茶和粮食确实一样重要,难怪老舍只是叫嚷一阵,并不见他真正戒茶。



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许茶能够给文人带来诗兴笔意,有启迪文思的特殊功效,以致后来老舍写出了著名的话剧《茶馆》。老舍好客、喜结交。他移居云南时,一次朋友来聚会,请客吃饭没钱,便烤几罐土茶,围着炭盆品茗叙旧,来个“寒夜客来茶当酒”。



艾煊

对于耽饮者,品茶,有助于缅念过去遥瞻未来,有助于独自浸溺于创造构思中,也有助于萌发友朋间隽言妙语之谈兴。


当代作家艾煊生于江苏茶乡,自幼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嗜茶数十年,种过茶,制过茶,品过茶,可以说,他对茶知识以及茶俗、茶文化是颇精通的。


他曾把茶与酒相提并论,谈得有声有色:“茶和酒是千岁老友,但两人性格绝然相反。一个是豪爽,狞猛,讲义气的汉子。一个是文静,宽厚,重情谊的书生。”




林语堂

一个人在这种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茶之为物,性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


林语堂曾说:“中国人几乎是无地不喝茶,家里喝,茶馆喝,自斟自饮,与人共饮,开会时喝,解决纠纷时喝,早餐之前喝,半夜也喝。”林语堂好茶,他的闲适和享受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比他的学问还要出名。


他在《茶与交友》一文中,认为饮茶已成为社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媒体。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指出:“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认为饮茶会使每个人的情绪振奋,精神也会好起来。他喜欢品茶但更喜欢“论茶”:“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说明国人爱茶爱到了极点。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 一颗静心,观大千世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