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资讯 > 【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开通一周年征文】杨红林、薛小伟、王福荣、车丽娜、毛夏敏、史新生 |“同写心语付春秋,共话平台一周年”

【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开通一周年征文】杨红林、薛小伟、王福荣、车丽娜、毛夏敏、史新生 |“同写心语付春秋,共话平台一周年”

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对于泾川教研微信平台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创建已经一周年了。可能在有的人眼里,这无足轻重,无关与己。但是,在做平台的编辑们的心里,平台迎来的这一周年有太多的不容易。从大量的稿件的整理、修改、编辑、配图、推出到回复评论、宣传等,每个环节都不能少。一天天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平台的一周年。这一年里,平台在不断地蜕变、改进、完善,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好评与支持。在这里,感谢大家的守候与陪伴。我们一起在路上,迎接岁月中所有美好的时刻。

本期特别献上“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创建已经一周年”征文,敬请阅读。



时间轨迹: 2016-06-02—2017-06-02

杨红林 / 最美的馈赠

薛小伟 / 星星那么亮,那么美丽

王福荣 / 相依相守又一年

车丽娜 / 不忘初心,一路同行

毛夏敏 / 因为有你

史新生 / 泾川教研,我爱你

“泾川教研”:让我们一起在路上,迎接岁月中所有美好的时刻 ????????????

祝贺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创建一周年


作 | 品欣 | 赏


 最美的馈赠 

——写给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创建一周岁


文/杨红林


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创建一周岁了,对于亲手带大的孩子,在满月的时刻,该写一点东西,作为贺岁的礼物!


从哪儿下笔呢?忽的就想起了“意义”这个词语!


作家毕淑敏有一次去大学演讲,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最后的互动时刻,有学生请她回答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希望说最真实的话,不要用奋斗、拼搏等高大上的词语搪塞我们!”毕淑敏笑了笑,说,要说实话呀,那我就直说了:我认为,人生本来没有意义!(大学生们满座惊讶。稍作停顿之后,毕淑敏接着掷地有声地说)但我们要给人生赋予意义。一阵停顿之后,报告厅里想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个片段我记了很久,也思考了很久,一直到现在。因为我认同这个观点——给人生赋予意义。


人生是这样,做一件事呢?也是同理吧!就说《泾川教研》微信公众平台吧!要是没有她的出现,泾川的大地依然那么绿,街道里依然那么繁华,大家的日子依然那么滋润。可是有了她的诞生、成长、健壮、奔跑,许多关注教育、热爱孩子、热爱生活的老师们,也许生活中就多了一个交流的阵地,一个了解教育的窗口,一份展示自我的舞台,一个走向幸福的支点。


在微信号满天飞的时代,一个专注教育的微信号能健康发展,服务于一线师生,哪怕只要一点作用,存在的意义就灿烂无比!


一年来,平台关注人数逐渐攀升,打赏的粉丝日渐增多,栏目内容不断更新,许多新面孔新人员的新作品不断出现,新体会新言论令人耳目一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创举和实践不断刷新屏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平台的生命力强力勃发,在感谢大家的投稿、点赞、转载、推荐之外,我们感受到做一件事的实在意义!


回忆是幸福的——到6月2日,《泾川教研》就整整一周岁了!这一年的历程,回顾起来,点点滴滴犹如海滩上的贝壳,晶莹闪亮,异彩纷呈。去年此日,因为梦想的驱动,一声提议在教研室里想起后便落地生根,从平台名称到栏目设置,从首席顾问到人员分工,从卷首语的起草到第一篇约稿,从蓝本绘就到付诸实施,半天之内就成了。当漂亮的栏目以新颖的视觉感受呈现在大家眼前时,编辑组何其喜悦!这份感受不亚于一位母亲注视新生儿的成就和喜悦!



关注高考是始终的主题,每期头条是永恒的主角。《重磅》《高考》《关注》《焦点》《热点》《专栏》《经验》等等子栏目名称之后,更是多的是对每年高考信息的解读,这里面有网络文章的推荐,也有本县高中一线教师的心血之文,直击考高,丝丝入扣,充盈着教育的智慧。


《动态》《校讯》是条目最多的设置,也是各校最关心的事儿的“集中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到几千人的高中小到几十个儿童的村学的教育活动,比如送教下乡、分片交流、安全教育、经典诵读、学风教育,包括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等等内容各有特色,足现学校管理者办学理念的实践。


《教研》《方法》全是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或者教学过程的反思,接地气,有深度,一字一行里流露出对工作的执着。在这里,有很多名字频频出现,如第三小学的陈烈莲、郭玲玲、吕凤琴,荔堡中学的乔海军,窑店中心小学的杨秋娟、太平崖窑小学的赵红芳,还有王婷霞、白亚莉、何小燕……他(她)们牺牲休息时间,游走在键盘之间,将管理、教学的思考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收获了沉甸甸的成果。


《文苑》栏目最有文学气息,李非、车丽娜(骆驼刺)、毛夏敏、杨秋娟、李尚红、杨银慧、李荃星、赵明亮、何凤军、何金平……他们充满生命激情的作品里饱含着对教育、对孩子的爱,交织着爱和聪颖的启迪,给我们带来赏心悦目的体验,也带来余味悠长的思考。《初夏,35朵花儿开了》会打动多少读者的心;《支教日记》用爱诠释教育,绽放最美的支教之花;《师者禅心》系列,以别样的文字魅力冲撞着人心。诸如此类,都是大家最美的等待。


第一次读钱耀辉的文字,是在《话题》栏目里,作为一名教育办的兼职教研员,能对阅读做深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令人深受启迪,也展示出一名教研员的对自己本职工作的准确定位。而对“课堂交流”的思考,又是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最实际的拷问,读了,自然会有触动。第一次知道史新生的名字,缘于《家庭教育十件事》,用古体诗的形式,平实简练的词语,说最普通的事,谈出家庭教育的重要,点破家长的职责,可谓“心有所思,笔下成文”。


在我认为,《泾川教研》是属于大家的平台,小伟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平台顺利运行,使得很多文章能及时和大家见面。在欣喜之余,总有一点遗憾:纯教研投稿的优秀稿件还是少,管理思考的视角太窄,班主任工作创新不足,人人参与的氛围还不够……这些也许需要大家群策群力,能提出更好的建议,促进平台更好地发展。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悠悠岁月总在最忙碌的日子里消失,最美好的生命也在最充实的时刻滑走。什么能留下最有意义的足迹呢?我想也许眼下做的事——办好《泾川教研》每一期,就是最值得欣慰的事了。只要有大家的支持和关注,有我们的努力,相信《泾川教研》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华,造福于泾川教育。


这是最美的馈赠,也是最有价值的事了。



作 | 品欣 | 赏


 星星那么亮,那么美丽 

——写给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创建一周年


文/薛小伟


至6月2日,时间过去了一年。打开泾川教研微信平台,我想翻到去年的6月2日,读读平台开通第一天推出的文章,翻了半天翻不到头。


三百六十多天,推出的文章应该有近千篇了吧。说句实话,平台推出文章后我阅读的不多,但是每一篇文章在推出前我是认真看过去的。格式样式、标点、标题、内容、错别字、配图等等,增、删、补,我站在自我的角度做了这些方面的工作。有的改动可能令作者不太满意,但长期以来我还是自以为是的这样做了,我把这样的自以为是当作一种无偿的馈赠,可能有些不合时宜,由他人说道。



友人赞许我做泾川教研是一种奉献,我惶惶不安。泾川教研是大家的,有友人的指导,有同事的支持,有读者的交流……一天天茁壮成长。而我只是个一根筋的偏执者,每天挤出来三四个小时进行编辑,把我的春夏秋冬、昼夜寒暑中的三四个小时借机交给了数千个读者,仅此而已。只是,逝者如川,过了一年,仅此而已。


而我收获的是什么呢?你看,此刻夜将过半,窗外星星那么亮,那么美丽。


——燕雀斋 正凌晨


作 | 品欣 | 赏


 相依相守又一年 

文/王福荣


芳草萋萋入眼浓,一年花事又匆匆。再回首,《泾川教研》已经整一岁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一群文朋诗友还活跃在青鸟文化沙龙平台,感岁月之匆匆,畅书生之意气,执笔春秋,快意恩仇。忽一日,扳指细数,在教师圈子里喜欢研究、喜欢文学的不在少数。于是在想:若有一个和纸刊《泾川教育》并驾齐驱的自媒体,让老师们在上面研究探讨、畅所欲言,不亦快哉。


不几日,《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应运而生,教学研究、教研动态、教育话题、教育故事、教师文苑、重温经典等栏目相继开通,一大批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们,开始握起手中的笔,用爱筑梦,用心导航,在思想的大海里遨游,为读者奉献出一串串耀眼的珍珠。《要让每个学生走上讲台》、《请给生命教育留一席之地》、《端平教育这碗“水”》、《爱是最好的教育》、《让校园特色开花结果》等理念先进、掷地有声的文章点亮了多少教师暗淡的星空,指导着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国内国外的教育新闻、各校开展的教学活动、深刻细致的质量分析,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最丰富的精神食粮,使他们不走弯路、少走弯路,在教学改革的大道上开拓创新。特别是《教师文苑》中刊出的文学作品,《泾川,我为你自豪》、《浅夏,收藏生命的美好》、《父亲的城》、《开学是别样的幸福》等诗歌散文,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希望的田野,如缕缕春风吹过澄澈的心湖,让人在心旷神怡之余,不由得喟然长叹:做教师,真好。


我自然而然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点击、点赞、分享、转载,认真地品读,默默地体会,向作者和平台编者致以由衷的敬意。多少个灯光漂白了四壁的深夜,多少个愁云惨淡的日子,我打开微信平台,在里面寻找文友,寻找智慧,寻找灵魂的共鸣,浮躁的心渐渐平静,慵懒和沉沦远去,信心和希望跃出了地平线,在远方向我招手。



写吧,写吧,写那些远去的青春,写那方久违的讲台,写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写尚未完成的园丁梦。当我的《和学生相处的时光》系列散文感染了同事,感动了曾经的学生时,我心潮澎湃,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又浮现在眼前,我仿佛又回到了教室里,和他们一同流泪,一起欢笑,愉快的歌声,回荡在蔚蓝的晴空里。


如今,《泾川教研》已经走过一年的历程,上千篇文章见证了她的辉煌。无论从栏目设计还是从排版内容都已渐入佳境。她从一个窈窕少女,逐渐长成了一位成年佳丽,更加成熟,更加丰满,累累硕果,已经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溢出泾州,飞向了五湖四海。


如今,我的皱纹又深了,我的年轮又多了,可是和《泾川教研》相依相守的心依然稳如磐石。你不离开,我不会老去。我会静静地守护着你,欣赏着你,看你花开倾城,浅笑倾国。



作 | 品欣 | 赏


 不忘初心,一路同行 

——写于泾川教研一周年之际


文/车丽娜


初夏夜,近十点,朋友发来信息:“泾川教研一周年了!写点东西吧!”


哦,泾川教研平台创建一周年了!


时间果真如白驹过隙,悄无声息。不觉已,又是绿意漾动、花开浅夏的六月了。我依稀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一个崭新的词语“泾川教研”初次出现,就像一个清新可人的婴孩诞生了一样,带着几分懵懂,几分青涩,去面对众人并蹒跚走在其间。如今,已是一年过去了呀!


在这个网络无所不在、信息量贩涌动、推广方式多元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平台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在这个微时代下,社会覆盖面最广、关注度最高和期限较长的教育行业,无论如何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各类平台,让人们以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信息和认知。因此,和所有的网络平台一样,泾川教研的孕育和出生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


可是,一个新的专业平台何时开始、如何运作、由谁负责、怎样推广等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平台最初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应该是一个真诚关心教育、期待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高瞻远瞩的人。一年来,泾川教育平台经营顺利,始终围绕教育系统的各项栏目及时准确地推广信息,社会关注度见长、反响度较高。因此,一周年之际,这第一声祝贺送给平台的发起人,是当之无愧的。



有了教研平台,我们拿起手机,掌心之上弹指间就可知教育方面的最新消息和各片区的新近动态,除了教研教改,每日还可以品读到浪漫优雅的诗词和风格独特的美文。于是,平台上热烈丰富的活动让读者们一次次倍感鼓舞,清新雅致的文字让我们久染尘埃的心灵时常受到精神之泉的沐浴,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教育人生活中一件十足的幸事。然而,这背后的付出,又是何其辛苦?每一次的教研动态,每一篇来稿,都需要平台编辑花去大量的时间进行编排。每天,平台会收到将近三十份稿件,是编辑们用心择稿审稿、细致配图排版、耐心回复评论邮件、准确审阅推出,每一次的完整编辑几乎需要花费将近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年来,我们每天在平台上看到的新鲜出炉、准确无误、丰富多彩的内容背后,是编辑们花费多少个日夜认真阅读、筛选、审稿等各项工作后的辛苦成果。这样的工作量,并非由专业网络人专职承担,而是由真切参与教育一线的几位同行所负担,是他们每天花费本职工作外本就为时不多的空闲甚至休息时间去完成。当我们茶余饭后闲谈的时候,当我们忙碌之后休息的时候,当我们周末回家游玩的时候,编辑者们也许正在团结协作、埋头工作,也许忙碌半个通宵才能完成一次平台的推出内容。像我所知道的老石、大浪淘沙老师等,他们用坚持不懈的努力经营教研网络,用一方平台演绎教育盛事,播撒教育真情,传递社会正能量,他们就是这样既普通又伟大的教研平台编辑人。如果说这是一份公益事业,我想不是每个人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力、有毅力去完成的。他们身上所拥有的品质、他们所秉承的,是作为教育人对事业的初心、善行和义举,那是他们对教育的大爱、对教学的大智、对生活的大气,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品德。所谓“大气为人、大智谋事,大爱行天下”,说的就是他们。所以,在泾川教研一周年之际,这第二声祝贺应该送给我们的平台编辑人,同时,真诚地对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本就是庸常平凡的,日光之下无新事。对于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同行而言,每天也无非师生和教学。可美好的生活完全在于自己是否永葆一颗对工作的热爱之心和对生活的感恩之情。如果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知,给自己一点春色、一米阳光,也许这平凡的岗位和普通的生活会是色彩缤纷、灵动美妙的。正如我们平台上那些可爱的参与者,有人用一支瘦笔坚持抒写自己的心灵,写杏坛心得和育人经验,也写人生拾遗和梦的远方。也有人慢慢成了忠实安静的读者,把浏览平台信息作为每日的必修课,不忘在工作之余给自己添一份心灵鸡汤,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雅。对于喜欢文字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绽放梦想的舞台,也是一个分享爱心的平台,更是我们精神交融的家园。通过分享与品读,我们蓦然发现,人在教坛,心系教育,教育是多姿多彩的,作为一个教育人是幸福绵长的。所以这一年来,因为教研平台的存在,无论对于分享者还是读者来说,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乐在其中。因此,这一声祝贺,应该送给所有参与和关心教研平台的大家。


有人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我很庆幸,这一年来,我们在与泾川教研一路同行。而且此后,我们也将一起奔赴未来。长路漫漫,愿我们继续带着一份对教育的执着和坚守,带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带着一份对文字的喜爱和坚持,在通往幸福的长路上,做不忘初心、孜孜以求的教育人!



作 | 品欣 | 赏


 因为有你 

----我和泾川教研微信平台的故事


文/毛夏敏


风带着花香沁人心脾,在这个充满色彩的季节里,我把记忆编成花环,献给我和泾川教研平台共同经历的365个日月轮转!


2016年6月2日,我们泾川教育者自己的微信平台的诞生,成了我们身边最真切的良师益友……


这一年中,因为有你,让我不再只是按部就班低头走自己的路,常常会抬头欣赏别人的风景。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此平台上的每一篇文章:一条条教研动态,让我看到了我县教育的发展战略和前景,指引着我的教学方向;一篇篇教研教改论文、案例,让我感受到自己身边教育专家的教学魅力与人格魅力,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一遍遍地静心阅读教师文苑,让我的心豁然开朗,做一名教师的幸福指数渐升渐高…….


因为有你,让我有幸得以重拾旧梦,让文字点亮了一盏心灯,感受到了自己成长的喜悦。那时,恰逢我在农村支教,新到一个学校,有许多看法和想法,是泾川教研,为我提供了表达的舞台,发的第一篇描述农村孩子尤其是偏远山区孩子过六一的文章——《我的支教日记》,受到了读者的好评,令我兴奋不已,从此更加激励我随时捕捉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在和同仁们切磋交流中,让我的教学更真,更实。在参加了全市第三届中小学读书节高峰论坛暨“大夏书系2016年读书节”平凉专场活动后,感觉自己赴了一场读书盛宴,收益颇丰,当天晚上,我回顾自己的读书生活,一气呵成,写了一篇《我的读书生活》,几乎没有修改就直接发到编辑部,第二天早上就被泾川教研刊登,点击率可高了,更欣喜的是得到了市教科所曹所长的赞誉,被推荐到静宁教育杂志《春晖》发表,这又一次激励了我拿起笔的动力……



因为有你,让我又一次感受到无私奉献的美,常常感动不已。泾川教研微信平台的编辑们,他们也是我的同事,既承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默默做着泾川教研微信平台的编辑工作,我知道,我们每天欣赏的一页又一页图文并茂并十分精美的文字,是这些编辑们不分白天黑夜,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辛勤付出、默默耕耘的成果,文章需要逐字校对,图片需要精心设计,每天都面对的是艰辛的劳动。在平台工作人员中,我和小伟老师有过几次接触,了解到他带高中语文,晚上上完晚自习后,还要改作业到深夜,凌晨时间,他才开始编辑平台发来的文章,听到这些,看着面前这个瘦弱的小伙子,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时光荏苒,如今,我与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已相识相伴一年,平台让我收获颇多,也让我们的教育教研活动更广泛,更深入,更方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泾川教研。同时,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泾川教研会越走越好!



作 | 品欣 | 赏


 泾川教研,我爱你 

文/史新生


(一)

泾川教研,你就是泾川教育战线的一盏明灯。


在你的照耀下泾川教育正向正方向努力地前行着发展着。


在你的光亮里,闪烁着多少泾川教师辛勤耕耘的背影。他们遍布泾川的城市乡村,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终生。


在你的光亮里,闪烁着多少家庭的家长的谆谆教诲,辛勤陪伴自己的孩子,让自己孩子孜孜以求努力着奋斗着,求取好的学习成绩和做人做事的良好品质。


在你的光亮里,闪烁着多少学子的挑灯夜读用心良苦认真探索,力求做一名不辜负祖国,不辜负人民,不辜负家长,不辜负老师,不辜负自己的合格学生。

(二)

泾川教研,你是泾川教育阵地良好交流平台。


在你的平台上教师的劳动成果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灵活地展示。


是你让一线的教师之间有了一个互通有无、教学相长的学习机会。一篇体会,一篇论文,一句格言,一幅画面,一张照片,一条短讯,让人回味无穷其乐无穷。


在你的平台上,让多少年轻教师闪亮登场,诉说着教育教学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让他们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育教学方法,启迪教育教学的理念,明确教育教学的真迪,准确把握人生,正确感悟人生,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你的平台上,多少中年教师受到了教学方法的启示,把手机上的信息、把电脑上的方法、把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工具,及时准确有效灵活地在教学工作中加以正确的使用。


在你的平台上,让多少老年教师,正在夜以继日,不辞辛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用扬鞭,自知奋蹄。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审视着教育教学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带来的喜悦。


(三)

泾川教研,你就是泾川教育行业的辛勤耕耘者。


你是泾川教育工作者了解外界信息的一座桥梁。


你辛苦一年,让泾川教研由纸质版变成了电子版,由有限的纸质版本变成无限的视觉版本。随身携带,小巧玲珑,阅读方便,节约时间。


你辛苦一年,走遍泾川的山山水水,来到了千家万户,见到泾川的父老乡亲,把信息传送。甚至走向全国各地。让身处异地关心泾川教育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兄弟了解教育,理解教育,了解家乡,理解家乡。


你辛苦一年,是开拓创新的一年,求实奋进的一年,展望未来的一年,是热心服务的一年,热心工作的一年,热心指导的一年。你让所有关心泾川教育事业人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进行美味品尝的一年。

(四)

泾川教研,你就是通向信息高速路的快车。


你是泾川人民群众了解泾川教育信息的唯一渠道。


信息的传递,不是烽火台时代,不是马上飞时代,也不是书信的时代,而是机不可失的手机时代。人人有手机,个个看订阅,那个信息的扩散量可想而知了。


信息的传递,让多少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泾川教研,看看吧!说什么呢?讲什么啊!一看一目了然,明明白白,不费时间,又相当方便。


信息的传递,你就是泾川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你的权威性,严肃性,是其他的信息传递都不能比拟的,也不能替代的。


所以,泾川教研,我爱你。





●End●

——如果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品读之后,

愿享同感。

-征文及稿酬说明-

“泾川教研”微信平台现面向广大教师征稿,要求:1  体裁不限,内容尽量以教育为主题。 2 稿件请以word附件发送,附个人照片,200字以内简介,注明工作单位,来稿需经过严格校对,确保无误,否则本平台不予以登载。3 所有来稿文责自负,稿件一经在平台登出,请作者本人关注本平台,并进行转载宣传。

平台将根据赞赏额对作者进行稿酬发放,稿酬标准:赞赏总额59%发给作者,剩余的41%作为平台运营和助教资金。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泾川教研微信平台”,如有疑问,请发邮件咨询。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创造好教研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