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资讯 > 简单几招,提高你的“逻辑”力

简单几招,提高你的“逻辑”力

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启发#


简单几招,提高你的“逻辑”力

文 by 张辉


有很多人在微信和邮件里问我们,如何提高“逻辑思维”,奇怪,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这方面的话题,为何大家这么感兴趣?


今天我就从我个人角度来谈一下有哪些习惯帮助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专业论述,仅供大家思考。关于基本理论比如概念、判断和推理方面的论述请大家参考我后面列出的书籍,我这里更加强调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容易碰到的问题。


1)不要跑题,搞清概念。

在讨论A的时候,就讨论A,不要A还没有讨论清楚,就跳到B。要换话题,可以,但要先对A有一个结论。


我们经常在讨论时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跑题”。题是什么?最基本的“题”就是概念。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可见概念正确之重要。


所以,很多时候当你和别人在讨论一个严肃话题时,如果必须得出结论,那么就在得出结论之前不要改变话题。人的能力有高低,但是,针对一件事情讨论出一个所以然是一种基本态度。这个不是能力问题,只要端正态度即可。


“跑题”还有另外一种高级形式,就是讨论的仍旧是老问题,只不过偷偷的换了论述的思路和框架。不是说换论证框架不对,只是在一个框架还可以继续深入的前提下,偷偷变更讨论的框架往往是在逃避。


2)正面和反面都要考虑

几乎所有事情我们都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比如,问自己如何才能得到offer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可以同时考虑自己怎样才会无法得到offer。问自己怎样才能和一个姑娘白头到老的时候,可以同时问自己什么问题会让你们分手。


希望肯定自己某个得意想法的时候,不妨找找有哪些想法才能否定自己的想法。只有经得起否定的想法才值得去说。


关于“逆向思维”,我推荐《穷查理宝典》一书。这是查理·芒格的思维秘籍之一,也是不到60年时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从一股7美元涨到19万美元的秘密之一。


3)全面列出可能原因,判断每种因素的因果相关性

经常看到有财经报道说,因为什么样的利好消息,使得某某股票大涨。严格说起来,这种推理也是有问题的。你需要把影响一支股票所有的因素都列出来,才有可能做出全面的判断。正因为股市的复杂性,所以逻辑思维再好,也无助于你预测股市。在股市这个案例中,影响股票、股市走向的因素无法全面列出,所以,单纯的逻辑思维在此无力。


乔布斯当年在重返苹果的时候,有一个经典的录像,说他如何重新梳理复杂的产品线。他在白板上画了两个线,把白板分成四个区域,横向看是桌面与便携产品,纵向看是家用与专业产品。从此之后,Apple的电脑产品线就划分为四个系列,面向家庭的台式机iMac(家庭+桌面)和Macbook笔记本(家庭+便携),面向专业人士的Mac Pro(专业+桌面)和Macbook Pro(专业+便携)。


又比如,你心爱的手机不小心掉入水中,你捡起来一看,手机已经黑屏。你需要去修理,你得评估花多少钱。这时候,你至少要把主要的部件都列出来,比如,可能是屏幕坏了,也可能是主板坏了,也可能是电池坏了。然后,每种部件的成本是多少?坏一种的可能性,坏两种的可能性,三种都坏的可能性...按照这种方式,就能很有效率的和维修店交涉。


我讲的这个修手机的案例,在《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中,有类似的论述,只不过书里修的是“摩托车”。这本书,虽然名字怪怪的,但的确是神作,全球卖了超过1000万册!


4)区分事实和观点

我们一定要养成习惯,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国外的写作,尤其是新闻写作书籍中,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要你能区分“事实”和“观点”。比如,“我买了一个Macbook电脑”和“Macbook电脑很好”就是例子。前者是事实,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后者是观点,你可能觉得Macbook好,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欢。


当然,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诡辩”例子中没有这么明显的区别。错误的说法总是试图把一个“观点”当成“事实”作为推论的起点。这时候,你把涉及的概念和陈述仔细列出来检查,就能发现。


5)不要类比

类比是一种很好的文学手段,也是一种启发灵感的手段。很多发明创造都是通过“类比”才做出来的,比如人类发明飞机,最早也是在学习飞鸟。


但是在讨论中,类比往往是陷阱。比如,我们在讨论纸质书和电子书哪个更好的时候,如果你把电子书比为汽车、纸质书比为马车,那么你自然会得出电子书好的结论。但这种“类比”不会对你们讨论真相有任何实质的影响,因为不是所有“新的”就是“好的”,就是代表进步的。你要知道,很早以前我们曾以为,城市里到处都是烟筒、冒着黑烟,才是工业化、现代化的象征。


所以,你可以用类比启发自己,不要用类比去误导其他人。


6)不要跳跃

几何证明是很好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课程。我上学那会儿做证明题的时候,老师总会问,从步骤一到步骤二之间,不可以直接或明显的推出来,你用了什么公理或定理呢?


很多时候从A推出B是“显而易见”的,你甚至做出100次判断都不会错。但是,如果不能把从A到B的详细步骤补充完全,其中就有可能隐藏着错误,即使这种错误发生的概率是千分之一。


你需要把从A到B的过程拆解成A - A1 - A2 - B1 - B2 - B,其中,任何一种推理都要严格按照逻辑上的规矩来。一开始会很痛苦、很着急,但是练习多了就知道什么步骤是不能跳过的。


7)放弃“总是我有理”

讨论是为了辨明真伪,而不是证明“我是对的”。如果能放弃“我总是对的”,“总是我有理”这些执念,那么就能心平气和的排除各种可能性去讨论。


人在讨论问题时最怕的就是“利益相关”,一旦“利益相关”,就很难做到客观。即使你熟读逻辑,你也会忍不住想“如果我说这是对的,对我有什么利弊?”。举一个例子,有一次项目组的一个同学找我咨询,说自己想换工作。我首先对他说的就是“我是利益相关,我无法保证自己完全客观的告诉你意见。因为我自然会先劝你留下。”


而很多时候,人最大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声誉”,说到底,其实是虚荣而已。始终抱着“我可能是错的”这个前提与人讨论,反而能更加接近真相。


这一条和逻辑无关,但却是影响很多人推理与判断出错的主要原因。


8)洞察自己的成见

每个人都有成见,这个没办法,因为经验就是成见,成见也是经验。


比如你和一个人讨论,但是你不喜欢Ta,这就是你要注意的地方。本来你们在讨论一个客观的事情,但是“我不喜欢Ta”会影响你的判断力。严重的时候,甚至你在不等Ta说完时,就会否定Ta的看法。


所以,如果你们的确想进行一场有意义的讨论,先要了解自己的“成见”。然后尽可能把成见放到一边,把注意力放到事实与推理本身。


9)写下来,画出来

我们开会讨论的一个秘笈就是充分利用白板。两个人没有白板的时候,一张A4纸或者本子就够了。Ta把自己掌握的事实和推理过程写一下,你把自己掌握的事实和推理写一下。很多事情,就立刻清楚很多。


为什么简单的“写下来”和“画出来”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个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我们多年的经历证明,每当我们双方或者多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块白板就能让大家重回轨道。


10)虚怀若谷,坚持学习

广义上的逻辑思维,绝对不是学好几何或者学好《逻辑思维》课程就能搞定,它需要你不断的学习、观察和练习。有几本书可以参考,分别是罗伯特·M·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G·波利亚的《怎样解题》,杨武金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素养》,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罗尔夫·多贝里的《清醒思考的艺术》。


写作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是我们鼓励很多人把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写下来,然后分分类、排排序,即使无人解答,自己内心也会清楚很多。另外,画图也是种很好的方式,我介绍过的《一张餐巾纸的背后》系列就是专门讲通过画图深入思考和展示的书籍。


最后,最重要的品质是“虚怀若谷”。有了这个品质,在讨论具体问题上你就不会陷入“自辩”的困境,在学习道路上,你也会找到更多的老师,无论是你身边的人还是一本书。


最后,我想明白了,其实你们不是真的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定义“什么才是逻辑思维”。你们想要的其实就是:“我希望提高自己的说服力”。这个问题我其实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多多练习否定自己,直到不能再否定。


文 by 张辉

校对 by Janet Wang

封面图 by Tokyo-Go-Go


#每周多一点启发#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X(会员)

张辉老师,彭萦老师你们好:


每天最喜欢打开的就是你们的公众号,看着你们慢慢的正能量总觉得充满了希望。2011年大学毕业的我去基层锻炼了两年,随后去了具有社会组织性质的政府机关。一边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但好像都失败了。这一次事业单位的失败让我自己很失望,也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也开始变得迷茫。我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我自己其实打算辞职考研。和父母商量的时候,父母提到,等你毕业已经29岁,那个年龄,任何优势都没有。父母的建议是,边工作边考研。可是对我来说,我已经放弃了再进入了政府机关工作的可能。进企业是我唯一的目的。而年龄大,没有工作经验是我的硬伤。我也考虑过用三个月的时间获得人家很久的工作经验。但不知道可行性有多少。我也一直想考研,虽然连续两年都失败了。考研,或许是逃避复杂世界的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我想现在的局面都是自己三年来不努力的结果吧。我迫切的想改变。有方法,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想听听你们的建议,这个年纪的我再去读全日制的研究生,是否合适?

谢谢你们,打扰你们了!


张辉:对于该不该上全日制研究生,这个没有标准答案。就我生活中所见,为了改变命运去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案例都有一些。有的确改变了命运的,也有整日唉声叹气的。所以,就这个具体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具体的建议有几点。第一,所有“逃避”的想法,都要彻底放下。人生中你要面临的那些挑战,不会因为你“逃避”而可以忽视,反而会因为拖延变得更加严重;第二,目前所遇到的困境,是个人自身之前积累的问题的一个大爆发。我在几周前的会员语音中回顾了我过去一年的焦虑和心得。最近和朋友谈起过去的一年,我真心感谢那些“焦虑”。因为“焦虑”所引起的各种身心不适,逼迫我把过去因为逃避所积累的问题想清楚。所以,感觉迷茫和失去信心的时候,只要认真对待,反而是开创人生新局面的机会;最后,我想说,刚毕业受点挫折没啥坏事,有机会可以百度一下有关俞敏洪的讲演或者个人传记,相信会有启发。


想和我们一起每天改变一点点吗?关注改变自己或搜wechanger 查看过去的文章可以回复关键词【目录】【系列】【精选】

想知道我们的会员特权是什么请回复会员。

↓↓↓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变成候选会员。请等待我们下一期开抢会员号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