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资讯 > 谈创造力的培养

谈创造力的培养

上个星期,看了一条科技新闻,深有感触。

新闻起源是对iphone8/8plus/X发布会的吐槽。乔布斯之后,苹果公司江郎才尽,创新力大幅下降,新品发布会上靠全面屏(小米早就有,而且不会长出刘海)、刷脸等鸡肋新功能,让果粉们好一通嫌弃。

与之相反的是,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前谁都看不上的国产山寨机、抄袭机们华丽转身,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制造商绝地反击,成为高性价比手机的代名词。如今老外疯抢小米、华为、OPPO,中国制造的手机占领了全球一半的手机市场。让人感慨时移世易。

在这样强烈的数据对比背后,是这几年国产手机品牌的默默耕耘,以及用户体验至上的持续创新。也正是创新,让中国的手机正在高姿态崛起。马云也曾说:未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竞争!

既然创造力是开启未来竞争的钥匙,那么,

每个孩子天生都有的创造力,你用正确方式打开了吗?

先说什么是创造力。定义就不讲了,讲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故事。

司马光砸缸。按照常规思维模式,营救落水之人的原则是“救人离水”,实现“人水分离”。但当时的小孩司马光显然无力将落水伙伴捞起,那该如何实现“人水分离”呢?他运用逆向思维,果断用石头将水缸砸破,“让水离人”,不就“人水分离”,救出小伙伴了吗?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曹冲称象。同样,按照常规思维,没有足够大的秤能够称出大象的体重,那么看似“唯一”的方式就是把大象大卸八块,一块一块称重。但在当时如此珍贵的物种,这种方法显然行不通。曹冲运用创造性思维,立刻就想到“等量替换”的方式,我用一个和大象同样重量的、能切八块的东西去代替大象“被切”不就行了吗?因此用船的下沉水位来等量替换大象与石块的重量。

一深想,大家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吧?创造力并不难习得。

今天分享三个和画画有关的、简单易操作的创造力培养方法,在家随时都可以和孩子们练起来!


1、平面花样图,尽可能多的填充图形。

有一种特别好的画画方式,可以锻炼发散思维,那就是填补图形。

方法是家长先在白板上画出很多个形状大小一模一样的图案,让孩子发挥创造力,去尽可能的填充。

▲原谅我画的圆太丑,下面是果画的粑粑麻麻和她。

比如说,给出一排圆形,让孩子加几笔,创造出不同的图案。画出的图案间的差别越大,说明孩子的创造力越强。比如说 第一个圆形,可以画上花瓣变成花朵;第二个,填上表情,变成笑脸或哭脸;第三个可以画上光芒,变成太阳;第四个,可以加个支架,变成地球仪,等等。


▲我随手画的14个圆(强迫症为了两排对齐),本来觉得不可能画出这么多个创意。没想到我和果宝轮流比赛着画,最后居然画了18种不同的造型!(单数是她的作品,双数是我哒)


除了圆形,家长还可以给出正方形、三角形、梯形,五角星等不同的形状。根据孩子的兴趣浓厚程度,玩一组或者几组,看看孩子能想象出多少种不一样的画法。


▲我和果的正方形创意图(单数是我的,双数是她的)。


是不是很好玩?假如你的孩子不愿玩这个游戏,家长可以从语言上引导一下。比如说,请孩子帮忙:“我只想出3个,快来帮妈妈想想,还可以画成什么?”或者说用比赛的方式:“来和爸爸一起玩,看谁能画出的图形多?”这些方式都可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有的家长问:如果孩子怎么想也画不出几个,要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家长平时多引导孩子观察。以圆形为例,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家里、上学路上、课外班,有哪些物品包含了圆形?比如水杯、卷纸、红绿灯……,找一个就可以画一个。积累一段时间以后,孩子能画出来的圆形物品自然就多了起来,这个方法顺便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一举两得呀。

2、立体生机图,从自然界寻找灵感。

在绘画中,增加一些立体的因素,比平面图更有趣,对孩子的锻炼也更多。

比如说,带孩子去捡落下的花瓣或者树叶,粘在纸上做成树叶画。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现在正是秋天,银杏树、梧桐树最美的季节。一片树叶,换不同的角度去看,就能做不同的用途。


比如说蝴蝶的翅膀,小鱼的尾巴,一把大伞,小鸟的头,等等。

这个过程,就是打破孩子看叶子固有的角度,看到其他的特点和用途,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还可以让孩子给作品起名,同样能锻炼创造力。带孩子做树叶画的这个过程,他们一定会喜欢,因为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创意呀!



3、实物装饰图, 旧物改造成艺术品。

再进阶一点的玩法,就是在真实的物体上进行创造。家里的一些小玩意都可以成为孩子的原材料。比如快递盒子的硬纸板,想要丢弃的旧床单,等等。举个例子,我们喝水的白色纸杯,也可以成为孩子的画板。

孩子用画笔在上面尽情的释放创意,原本普通的纸杯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艺术品,等到孩子画完之后,家长可以为孩子的创意锦上添花,比如把纸杯的边缘剪开,做成一个小灯笼的形状,或者在里面粘上一个铃铛,做成一个小风铃。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小艺术品,肯定会非常开心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家长要对孩子的作品多多赞扬,甚至在家中布置一个创意角,来展示孩子的作品,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可以带客人参观,这些仪式感可以增加孩子创作的乐趣,从而通过游戏玩出发散性思维。

举个例子。昨天果宝从幼儿园回来带了一个创意美工课上创作的面具。晚饭后我们从姥姥家离开时,都走到门外了,她突然想起了这个面具,非要回头去拿给我看。姥爷为了省事,说:“不拿了吧,挺难看的!”
我想,既然是她创作的,一定得鼓励,就给姥爷使了个“那样说不对”的眼色,说:“带上吧,你画的肯定很有趣!”



艾玛~~果然,以正常眼光来看,真的丑到爆炸,但果好开心的给我介绍,每一笔每一画都是怎么回事,代表什么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尤其是额头上专门用了个紫色画了个圆点,是因为紫色是清华和南大校徽的颜色(我提过一次),她很喜欢,这代表这个面具人很自豪,把校徽放在额头上……


我又问:那额头上为啥顶着一圈点点点。得到的答案,那些圆点,大概是代表这个意思?

噗呲~你看,谁说孩子不是天生的创作者?但这些奇思妙想特别容易被我们世俗的大人眼光所“扼杀”。

其实,孩子的创造力是天马行空的,也是无限的。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多动手、多创作。保护好、发展好这些创造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