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剧评札记】《2028年4月1日》

【剧评札记】《2028年4月1日》

   个性    敏锐    实验    开放    纯粹  


第十一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

&

第四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

剧评札记

《2028年4月1日》

暂无名剧社

暂无名剧社《2028年4月1日》剧评

Evelyn

本剧源自刘慈欣的《2018》,可以说是《2018》的话剧版,剧本基本尊重原著,改动不大,但是舞台的呈现方式比较特别。观众席前设置了一个类似蚊帐的半透明投影屏,一些场景结合投影,我认为就原著小说来说,本剧是很出色的一个改编版本。

虽然剧本并未做太大改动,但导演仍然添加了一些情节和时间元素,使得整个剧的结构更加巧妙。而由于增加的内容比较含蓄,像诺兰的科幻电影一样,逻辑不清的人可能不一定能很快明白和捋清导演的意图,因而需要解读。我特意问了导演,才知道他想展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相信有的观众也不太明白,因此说明一下。一开场,观众就听到一个背景声音,像是一个密闭舱体开舱的刺啦的声,观众席随之弥漫着干冰,表现出从冷冻的地方出来的场景,这个设计很有意思,可惜这次大戏节的演出因为干冰量的问题无法呈现,因此省略了干冰这个设计,导致舞台感弱了一些。本剧设定的是:开场时是2028年,在场的观众是结束了12年的冬眠并且接受冬眠恢复训练的人(这个数字的暗含意思是本剧进行的是第12场冬眠恢复训练),恢复训练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自己冬眠这段期间的社会变化,训练的方式则是看投影,通过投影的内容了解社会变化。而投影上的故事,就是刘慈欣在《2018》里讲述的,也就是演员要给大家演的故事,当然,本剧中,投影上的故事的发生时间设定在了2028年4月1日。在这个故事中,“我”的女朋友静静选择了冬眠100年。然后,演员谢幕,退场,说明投影的故事完结了,冬眠恢复训练也结束了,但此时大屏幕打出的是第112场冬眠恢复训练,说明剧末的观众已经不是开场时2028年接受训练的人,而是一百年后的2128年接受训练的人。当负责恢复训练的医生讲完结束语退场时,预先安排坐在观众席上的一个演员起身,对医生说,“是你?”而这个演员,就是从2028年开始冬眠了一百年现在苏醒过来并参加冬眠恢复训练的静静,而医生,就是2028年4月1日故事中的“我”。

非常精妙的结构,与原著无缝融合,一层套一层的故事,在保留原著内容的前提下极大地发扬了科幻的精神。而本剧的主体,也就是对原著的改编部分也有一些设计很独特,比如导演找了广东电视台的主播完全按照电视台现有的节目《新闻晚高峰》的播出形式录制了一段视频,用来解释IT共和国的剧情。再比如静静要跟“我”分手,“我”受到打击,导演为了表现“我”的颓丧之情,让演员站在屏幕后方,屏幕上投影着摄像机垂直俯拍雨中地面的情景,在观众席上看来就像演员躺在地上,雨点打在他身上一样,这种处理方式完全解决了低成本的剧场无法展现下雨场景的问题,而且呈现的方式非常独特和有创意。

有评委认为,本剧涉及的硬科幻名词太多,缺乏软的感情依托。我觉得如果看了原著的话,就知道导演基本上完全尊重原著,没有改动太多内容,所以剧本太“硬”,是刘慈欣的特点,而在保留原著内容的前提下,导演借助屏幕来讲述,我觉得已经是很好的一项尝试了。而至于大屏幕除了投影外是否可以有更大胆的用法,更戏剧性的呈现,则需要主创团队再发挥想象的空间。



感谢分享

如果你观戏之后也有话想说

我们

期待留言   期待留言   期待留言


欢迎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