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宁城百态| 指尖上的艺术

宁城百态| 指尖上的艺术

  

  十朝都会,六朝古都,南京城有说不尽的历史,道不完的文化。


  “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


  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那千年传承的民间艺术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 ↓↓↓



十里秦淮俱上灯——花灯


  

  走在大油坊巷的老街上,俨然一种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虽然道路很狭窄,房屋也越来越破旧,但它所承载的历史韵味却依然留存。


  走到老街的尽头,繁华忽而沉静下来,街边一个门牌75号的巷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走进去,整个大院都被笼罩在昏暗的环境中,坑洼的地面,落满灰尘的车,破旧的陈设,给人一种70、80年代老南京的感觉。


  放眼望去,“南京东艺彩灯厂”醒目的七个大字映入眼帘,这个藏在老街区大院里的花灯厂颇有种大隐于市的味道。


  

  戴玉兰和丈夫曹真荣是南京花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这个厂房也是他们编织梦想开始的地方。


  走进厂房,屋内的房梁上悬挂着一排排一半透白、一半浅红的纸张,桌子上堆满了荷花灯的骨架,旁边的小黑板上还记录着活动事宜,墙面上挂着锦旗、贴着他们专属的荣誉。


  无法想象,那么精致的花灯从这几十平米的小屋子里走向了世界。


  

  日光灯下,几名工人在麻利的修剪、糊纸、扎铁丝,在欢声笑语中也不乏专注的神情。



  一手拿花灯的骨架,一手熟练的刷着浆糊,继而将一张张红纸贴在铁丝骨架上,红与白的相互映衬下,似乎一个荷花灯的模样已逐渐显现。


  

  另一边,女工人抽拉出一根长长的铁丝,折叠、翻转、钳制,最后还不忘修剪一下,看着老虎钳在铁丝间不停地游走穿梭,感受到了她们对于花灯制作的精益求精。


  旁边,戴玉兰老师在把染好色、已晾干的荷花纸制作成荷花瓣,她用自己研制的打膜机熟练的操作着,绕线、压制、放线一气呵成。



  屋外,曹真荣老师在染色,一沓雪白的纸张先在水里浸泡一下,然后再放入有红色颜料的塑料盒里慢慢浸染。


  几分钟后,一沓沓纸张已被染成半红半白的荷花瓣。在等待中,曹老师抽起了烟,抬起头吐出一圈圈烟雾,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看着屋顶上的风扇一圈又一圈的转动着,就好像是他们一样,一天又一天不停地传承着这项传统手工艺。


  屋外的阳光透过天窗直射进来,让昏暗的屋子明亮了一点,就像花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还能生存一样,虽然未来有点渺茫,但还是有一丝的希望。


  他们祖传着世代的花灯手艺,但手艺人随着岁月慢慢老去,多么希望在以后一直有一方专属于他们的小天地。



留在面块上的情怀—捏面人

  

  从大油坊巷出来,走进老门东,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袭来。


  青砖黛瓦的房屋,悠长的街道,赏心悦目的山山水水,还有诸多传统文化遗址使得游客驻足观赏,看到这一切心中仿佛褪去了所谓的世俗与浮躁,只想静心欣赏。



  在街边看到了一个捏面人的老艺人,看到车上琳琅满目的小面人,让人不禁生发童心。


  黑猫警长、孙悟空、猪八戒,还有十二生肖,这些惟妙惟肖的人物塑像勾起了童年的回忆,仿佛把我们带回到十年前的小卖部。



  在我们决定捏一朵玫瑰花之后,爷爷拿出五颜六色的面块,揪出一块不停地揉搓起来,一块不成形的面块在爷爷的制作下,变成了一片片绿叶、花瓣,然后再把这些捏合在一起,一朵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就诞生了。


  捏面人,这个传统手艺也与我们渐行渐远,在热闹的都市也很少见到这些手艺,大多都是机器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塑像,在我看来,那是没有灵魂的。


  传统手艺人的捏面人从某种程度上讲,捏的是一种情怀,里面包含着他们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以及那种认真专注的工匠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传承的更是一种技艺,一种情怀,一种品质。


以勺为笔,以糖为墨—糖画


  

  手指轻滑,指针在转盘上飞转,跃过了老虎、兔子、玫瑰花、花篮等图案,缓缓停在凤凰一格。这就是转糖,也叫糖画,转到什么画什么,亦糖亦画,可观可食。


  转盘上指针刚落定,手艺人就舀起一小勺热糖,精准的在石板上游走、运腕走勺做糖画。


  当我们还沉浸在好奇中时,几十秒的时间,一只凤凰的模样就出现了。然后用直铁板压平,再把木棒蘸上糖浆黏在画上,接着在从白板上铲起来,风干一下,整个糖画制作就成功了。



  糖画是一代才子陈子昂流传下来的,至今已传承近百年。


  其实做糖画很考验手艺人的技术,他们画之前白板上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头脑里。做糖画必须要胸有成竹,画前脑子里要有谱,从哪起笔,从哪落笔,怎样收尾,都有讲究,也要趁热一气呵成。


  同样,做糖画,熬糖也是一门技术,这关系到糖画是否能成形、是否美观。


  

  如今在大街小巷这种传统手艺少之又少了,利润少、难度高让糖画手艺后继难有人。


  手艺人说,糖画,只能糊口,不能养家,这成为手工艺传承的一个阻碍点。糖画,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传承糖画,靠的就是一颗不浮躁的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没有人对传统手工艺品感到陌生,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都凝聚了匠人的本心,蕴含了历史文化。


  那些隐于闹市的民间艺人似乎肩负着一种历史使命,他们不浮不躁,倾其所有,把一辈子的时间都献给了传统手艺。


  他们用精湛的指尖手艺,继承着慢慢消逝的传统文化,用一生最后的时光发扬着手艺人的匠心精神。


  民间艺人也只是一群坚守文化的普通人,但他们指尖上的艺术却蕴含了金陵城不朽的历史记忆。



视频 by 王晶晶 袁志颖

编辑 by 梁颖 闫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