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听写本-教育学答案

听写本-教育学答案

教育理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实践

2、有意识地;直接

3、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4、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5、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主导

7、受教育者

8、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措施)

9、教育内容

10、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

11、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2、永恒性

13、阶级性

14、历史性

15、相对独立性

16、继承性

17、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

18、隐性功能

19、生物起源说

20、生物

21、神话起源说

22、心理

23、社会性

24、原始社会

25、教育要素、教育内容、教育工具

26、原始

27、奴隶、封建

28、夏;奴隶

29、礼乐;射御;奴隶

30、春秋战国

31、孟子;荀子

32、墨子

3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4、等级性

35、;国学和乡学;阶级性

36、刹帝利;吠舍;等级性

37、埃及;文士学校

38、斯巴达;军事

39、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

40、神学、七艺

41、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42、阶级性

43、等级性

44、刻板性

45、分离;古代

46、埃拉斯莫斯

47保罗.朗格朗

48、民主化

49、教育社会现象;教育认识现象

50教育问题

51、有教无类

52、孔子

5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4、《学记》

55、教学相长

5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7、长善救失

58、《学记》

59、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讽刺、定义、助产

60、《理想国》

61、柏拉图

62亚里士多德

63、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64、培根

65、;《大教学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概括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泛智教育。

6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67、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经验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教育无目的论”: 教学论:“从做中学”。提出了新的教育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8、《爱弥儿》、自然主义

69、梅伊曼、拉伊

70、《教育学》

71、《新教育大纲》

72、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

73、发现学习;结构主义

74、《教学与发展》;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75瓦根舍因

76、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77、陶行知、蔡元培

 

第二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促进

2.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

4.促进

【教育与生产力】

1.规模和速度、培养规格、教育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2.舒尔茨;教育先行

3.经济;促进

4.动力

【教育与科学技术】

1.动力

2.体制化

【教育与文化】

1.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双重

3.传递、保存

4.更新、创造

5.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6.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7.校风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

2.相对独立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生理发展、心理发展

2.;外铄论

3.弗洛伊德

4.威尔逊

5.格赛尔

6.白板

7.华生

【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

3.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4.霍尔

5.多种

6.主导

7.加速

8.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阶段性

2.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1.小学

2.少年期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述】

1.总体

2.教育目的

3.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4.教育方针

5.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价值取向

2.社会本位论

3.社会本位论

4.个人本位论

【我国的教育目的】

1.国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劳动者

3.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6.德育

7.创造

8.德育

9.体育

10.“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

1.学校教育制度

2.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

3.教育理念

4.非制度化

5.精英;普及化阶段

【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1.欧洲

2.双轨

3.单轨

4.Y”型学制

5.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6.壬子癸丑

7.壬戌

8.育人;改革创新

【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

2.九年制;强制性、普及性、公共性、免费性

3.

【终身教育】

1.保罗.朗格朗

2.《学会生存》

3.终身性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

【学生】

1.可塑性;向师性

2.《儿童权利公约》

3.

4.人身权

5.受教育权

6.人身自由权

7.人格尊严权

8.隐私权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

2.南洋公学

【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3.专业

4.多样化

5.示范性

6.朋友

7.促进者

8.复杂性

9.创造性

10.广延性;连续性

11.个体性;群体性

12.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

13.经济地位

【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形象】

1.忠诚;热爱;团结协作;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

3.能力素养

4.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

5.个体的专业发展

6.合作性教师专业发展

7.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8.研究能力

9.学生;生存

【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

2.平等;道德

3.教学相长

4.民主型

5.对学生的态度

6.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第七章  课程

【课程概述】

1.斯宾塞

2.活动课程

3.必修

4.单一;综合、综合和分科并行、分科

5.地方、教师

6.拓展型课程

7.计划性;隐形

8.社会中心课程论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知识;评价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

1.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2.课程计划

3.课程设置

4.基础性

5.课程标准

6.教材

【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结构

2.纵向组织

3.直线型

4.目标;过程

5.目标;评价

6.斯腾豪斯

7.迁移性

8.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

9.学生学业的评价

10.泰勒

11.“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12.国家、地方、学校

13.“全员参与”

【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

2.隐性课程资源

 

 

 

 

 

 

 

 

 

 

 

 

 

 

 

 

 

 

 

第八章  教学

【教学概述】

1.教学

2.教学

3.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4.备课;上课

5.集体备课

6.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方法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期(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7.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8.课外辅导

9.平时考查;纸笔

【教学过程】

1.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2.教学过程

3.《中庸》

4.认识

5.间接;直接

6.掌握知识;形式教育论;实质教育论

7.“教学具有教育性”

8.教师;学生

9.领会知识

【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原则

2.教学规律;教学规律

3.直观性

4.启发性

5.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6.因材施教

7.理论联系实际

8.巩固性

9.教学方法

10.启发式;启发式、注入式

11.谈话法

12.讲述;讲解;讲读

13.谈话法

14.讨论法

15.读书指导法

16.演示法

17.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18.练习法

19.实验法

20.实习作业法

21.发现法

22.情景教学法

【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

2.个别教学制

3.班级授课制

4.复式教学

5.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6.设计教学法

7.道尔顿制

8.导生制

9.小班研究

10.人际关系

【教学评价】

1.教学组织形式

2.相对评价

3.绝对评价

4.自身评价

5.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6.外部评价

【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

2.范例

3.个”; “类型”、“类”;

4.“情境性教学”; 创设情景;协作学习

5.掌握学习模式

6.奥苏贝尔

7.洛扎诺夫

 

 

 

 

 

 

 

 

 

 

 

 

 

 

 

第九章  德育

【德育概述】

1.广义的德育;社区

2.社会;享用

3.德育目标

4.理想教育

5.择业指导

6.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

2.规范

3.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4.道德认识;道德评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5.多种

6.活动与交往

【德育原则】

1.德育过程规律

2.导向性

3.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个性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7.长善救失原则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德育方法】

1.德育方法

2.说服法

3.讲道理

4.榜样法

5.潜移默化

6.品德评价法

7.品德修养指导法

8.陶冶法

【德育途径】

1.德育途径

2.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3.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

【德育模式】

1.认知模式

2.道德情感

3.社会模仿模式

4.价值澄清模式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的概念】      

1.班主任

2.个性;通过个性影响力影响学生

3.通过个性影响力影响学生

4.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5.明确的共同目标;组织结构

6.设计和优化班级环境

7.主题班会;

8.自主性

【班级管理概述】

1.班级

2.主要;基本;重要

3.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班级管理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1.班集体

2.松散群体;合作群体

3.远期

4.

 

 

 

 

第十一章  教育途径及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途径与课外活动】

1.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2.课外活动

3.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4.自愿选择性;自主性

5.学科活动

6.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10-20

【综合实践活动课】

1.研究性学习

2.劳动与技术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

1.家庭教育

2.针对性

3.学校;建立通讯联系、举办家长学校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1.文献检索

2.个案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调查研究法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素质教育

【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1.让学生主动发展

2.社会素质;

3.学生的基本素质

4.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性

5.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全体性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背景与理念】

1.课程改革

2.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

3.学生观、教学观

4.创建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

第三章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结构、内容】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知识;评价

3.经济;综合性

4.课程标准

【课程实施的改革】

1.促进者

2.职业观;价值观;责任观

3.过程

4.合作、探究

【课程评价、管理的改革】

1.激励性

2.综合化;多元化

 

 

 

 

 

 

 

 

 

 

 

 

 

 

 

 

 

 

 

 

 

 

 

 

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及教学实践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

1.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2.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

3.慎独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理想、信念

2.躬身实践;慎独;慎独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则、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及范畴】

1.教书育人;人道主义

2.教师幸福、教师人格

3.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廉洁从教

2.2008;关爱学生;终身学习;

3.爱国守法

4.本质;忠诚

5.关爱学生

6.育人

7.条件性;本体性知识

8.为人师表

9.终身学习

【课堂教学评价】

1.教学功能

2.发展性原则

【学生学业评价技能】

1.评定等级

2.日常检查

【学生学业评价技能】

1.课中反思

2.交流探讨;行动研究

3.教学反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