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关于新媒体创意课的几点感悟 ——什么是好的内容产品

关于新媒体创意课的几点感悟 ——什么是好的内容产品


    各位同僚大家好,最近几篇文章我就以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新媒体创业课为题材,分享一些我对新媒体的认识以及感悟。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在我的看中,到底什么是好的内容产品。


    简单来说,一个好的内容产品需要精准定义用户群以及用户使用场景,用合适的交互方式呈献给用户。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得到app里有一个专栏叫《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用户购买量已经超过18万,可是你能把这个专栏给3—12岁的孩子听吗?孩子听得懂吗?接下来我就举几个例子,说明以上观点


例子
1:凯叔讲故事


    

    首先,凯叔讲故事的用户群就是3—12岁的孩子。在凯叔创办公司之前,拥有非常丰富的讲故事的经验,可是当他的用户是3—12岁的孩子的时候,他是如何打磨这个产品的呢?这个用户群有两个天然的“刚需”:一个是内容必须有趣,不然他转身就走;二是内容必须简单、易懂,不然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家长也会被孩子提出的种种问题而困扰。所以说根据这两个特点,他先拿自己的女儿做实验,讲完一个故事之后,拿给女儿听,女儿在哪个地方提出问题,凯叔就在哪个地方进行标记,就这样标记了十几处,然后把这十几处进行修改,重新录制,再拿给女儿听,反复迭代这个产品。这就是精准的定义了用户所带来的好处。

    

    再来说用户的使用场景。凯叔在讲课的开始说到了一位用户的投诉:“你能不能不要把故事讲得那么生动?孩子晚上听了你的故事都睡不着觉了!”试问:当凯叔讲故事作为一个手机app的时候,他的用户使用场景是什么?无非两个,一个是床上、一个是车上,那么当孩子正躺在床上、孩子的父母劳累了一天准备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打开了凯叔讲故事,然后孩子就越发亢奋、越发睡不着,用户在此种场景下的体验不好。

    

    于是凯叔就想了一个办法——读唐诗,就是说他在每天晚上的生动的故事之后,加一条给孩子用极其柔和的方式读几遍唐诗,此举效果甚佳,原计划读7遍孩子能睡着,很多用户反应,只需要读三遍孩子就已经睡着了。

    

    那么,问题来了,用户的使用场景能否拓宽呢?当然可以。试问:孩子每天除了在床上、车上能够收听凯叔讲故事之外,其他的时间能不能收听凯叔呢?根据这个疑问,凯叔做了一个堪称爆款的产品——凯叔故事机。先说这个故事机和市场上一般的故事机有什么区别。还记得凯叔讲他在做故事机的时候,进行了市场调研,于是他发现:所有市面上的故事机全部都是由技术厂商进行生产,而故事机的内容既没有同步更新,也没有进行筛选过滤,更没有对于特定用户群的精准投放,与此同时,各大厂商不断比拼技术上的迭代,展开了恶性竞争。于是我反思,这样的产品既没有精准定义用户、也没有考虑产品的使用场景,或许是比较失败的。

    

    那么凯叔故事机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呢?首先,他考虑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一般来说,孩子使用凯叔讲故事app都是在家长“监督”之下,而这款产品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孩子能在家长不在的时候,也能够收听凯叔讲故事。换句话说,这就是凯叔故事机的第一性原理,那些不符合这个原理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全部省。所以说,考虑到孩子使用多功能产品会有诸多不便这个产品功能单一,只能播放凯叔讲故事的其中一款节目,恰好与市面上的故事机相反;考虑到孩子单独使用会有各种操作失误,这个故事机抗摔、防泡水等功能应运而生;由于凯叔本人工匠精神,加上对于产品本身的打磨到位,他做的每一个节目都可以让孩子反复听,甚至百听不厌,成为行业经典,因此这个商业模式本身才能够成立。从这个故事的另一个角度也印证了巴菲特的那句话:“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如何定义用户以及产品的使用场景呢?定义一个出色的产品需要“出版前置”、“营销前置”。凯叔讲了他们公司制定战略的方法。第一步,召集全公司对于制定战略感兴趣的人,准备两块儿白板,一块儿产品解决的用户痛点,一块儿写用户的使用场景,开展头脑风暴,直到所有人都写到不能再写为止。第二步,将白板上所有的词进行合并同类项。第三步,开始进行删减,每个白板只删成一个词/一句话(即,如果这个产品没有这句话/词,就不是这个产品了),于是打造了每天三分钟,国学很轻松,这个教孩子学国学的这个产品?据说,微信公众号将这个产品一经推出,点击率很快就到了十万+


例子
2:得到app


    事先声明,我本人就是得到app的用户,我不妨从一个用户的角度分析得到app。首先,得到app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找到了他们自己的潜在用户群,这些用户愿意为了好的内容而付费,愿意为了自己的成长而付费。

第二,得到app关注用户的使用场景,推出了一系列产品。比方说,每天听本书的年度会员。这个产品就是关注到了用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时间被高度碎片化之后,很少有完整时间进行读书,这个痛点打造的。这个产品强调用30分钟的时间将一本书的精华将给用户,让用户能拥有一个跨界通识,也就是说用20%的时间学习一个领域80%的内容。换句话说,这个产品充分利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系统性学习,是一款高效率的工具。


    再比方说,得到app中的诸多专栏。就拿《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举例,大家可以试想两个学习经济学的场景:一个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终于选上了经济学这门课,紧接着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正襟危坐,跟着大师们学习经济学;或者买一本大部头的经济学参考书,,终于在忙完了一周的工作之后,抽出时间在书房翻看了两眼,可没看几页,孩子却拿着玩具跑了过来,亲切地说:“爸爸,陪我玩一会儿吧。”


    也就是说,得到app推出这个专栏之前,经济学课的使用场景都需要一个人拿出一整块儿时间、静下心来、没有任何打扰的专心学习,可是这种场景在一个人上班之后,存在的机率就要小很多了,这个专栏就很好的拓宽了用户的使用场景。薛兆丰老师会用最通俗的语言,每天十分钟,成为每位订阅用户被窝里的经济学家、厕所里的经济学家,让每位用户在得到这个平台上展开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提供这种服务的价格只需要1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