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牛人画像|史蒂夫·乔布斯:一个疯狂到改变世界的人(下)

牛人画像|史蒂夫·乔布斯:一个疯狂到改变世界的人(下)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乔布斯身上有哪些特殊的“性格基因”。


01


“完美力”基因


有人曾经说,苹果的产品说不出来具体哪里好,但就是感觉那是为自己设计的。

这就是乔布斯“完美力”基因的体现。完美,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做到极致,没有任何瑕疵,这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另一种是,就是乔布斯带给我们的感觉,不知道哪里好,反正就是好。

“在苹果图标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有两种,一种是完整的苹果,另一个则是被咬了一口的一个版本,第一个看上去太像樱桃了,所以乔布斯选择了第二个。关于是不是致敬图灵的问题上,乔布斯也曾表示,当时并没有考虑到。”


这种“完美力”不是天生的,一部分来源于养父保罗的启示。

乔布斯小时候,经常跟在保罗身边看他干活,他发现保罗做的家具不光是表面外人能够看到的地方很漂亮,就连衣柜背面和里面那些看不到的地方,也都做的很仔细。保罗灌输给乔布斯一种完美的定义,“追求完美意味着:即便是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对其工艺也必须尽心尽力。”

乔布斯在研发麦金塔项目中——在乔布斯眼中第一台由自己控制研发的作品,有一个怪癖:会仔细检查印刷电路板。虽然这些电路板上的零件深深藏在机器的内部,用户是根本看不到的,但他还是会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调整。


“麦金塔拆解后,清晰可见的电路板。”


在麦金塔的最终设计方案敲定后,乔布斯把当时的团队创作人员叫到一起,告诉他们:真正的艺术家会在作品上签上名字。包括乔布斯在内的46个成员的签名被印刻在机器内部。虽然除了维修人员,没有人会看到这些名字,但是那些名字就在那里,和仿佛艺术品一样的线路板在一起。这才是乔布斯眼中的完美。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拆开一部乔布斯主导苹果产品时代的作品,来验证一下是不是有如“电子艺术品”一样的同感。

这种“完美力”,另一部分来源于乔布斯身上特殊的艺术气质。

“在乔布斯的产品中,科技必定是与完美的设计、外观、手感、精致、人性化甚至是浪漫结合在一起的。他总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处。”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记得第一代iphone的模样?


“后苹果时代的扛鼎之作”


第一代iphone在乔布斯心中的地位有如千钧,从选取玻璃面板到设计造型,再到细节的打磨,他都是亲力亲为,多次推翻和否定之前的方案,在整个团队都认为他已经发疯到无法控制的时候,他又在手机设计接近尾声的时候喊了“叫停”。

原因是睡了一觉后,他感到不是很喜欢将玻璃屏幕嵌入铝合金外壳的设计,必须推到原来的设计。

改变设计方案还好,毕竟都是自己的“老手下”,大家习惯了,也信任他的审美观点。可是改变外形设计,还牵扯到硬件和手机内部构造的颠覆,这等于是从头再来。

当时负责制作生产的人感叹,其他公司做了这么长时间都已经发货了,但是我们却按下了复位键,重新来过。

对于乔布斯那种从艺术高度来培养出的完美意识,有位编辑给出了比较中肯的比喻,“乔布斯是一个固执的杰出艺术家,他不希望看到自己创造的东西被二流的程序员给糟蹋了,这就好像街边的某个人在毕加索的画作上涂了几笔或改写了鲍勃·迪伦的歌词一样。”

02


“控制力”基因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拿到自己的第一部苹果手机时最大的疑问,“手机盖怎么打开?没电了怎么换备用电池呢?”这可能也是当时iphone与其他手机的最大的区别了。

这种全封闭的机器设计理念,就是乔布斯“控制力”基因的直接体现。”


从乔布斯的职业生涯来看,他是一个控制欲非常强烈的人,对手下员工的控制、对设计方案的控制、对公司运行的控制、对广告宣传的控制等等,但是这些控制的所有指向都聚焦到对产品的控制上。

在乔布斯的设计理念中,苹果产品是纯粹的艺术品,绝对不能有任何多余和外加的东西,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

“数字世界最根本的分歧是开放与封闭的对立”。


乔布斯擎起“封闭”阵营大旗,对面站的是比尔·盖茨和庞大的微软帝国。


乔布斯所坚持的控制,最初只是体现在个人电脑的一体化设计,也就是说对硬件的全包和封闭,“想用我的系统就必须整体购买我的电脑”,虽然在当时有些“强买强卖”的意思,但是让他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市场保持了独树一帜。

聊到控制力,就不得不说说,为什么在苹果设备上无法运行flash插件。

这件事情要追溯到近20年前,当时,乔布斯尝试着将摄像机与计算机通过火线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形成以计算机为中枢的数字体系模式。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他需要一款视频编辑软件,于是决定去找自己的老朋友Adobe公司,这个公司当年也是由乔布斯帮助成立的。

但是Adobe公司高层断然拒绝了他,理由是麦金塔的用户太少,要单独为它做一个软件不太划算。

此后,Adobe公司又拒绝为Mac OS X系统定制其他的流行软件,这样乔布斯非常愤怒,感受到了赤裸裸的背叛。


乔布斯是永远都不会原谅Adobe的,十年后,他发起了一场公开的战争“决不允许Adobe Flashipad上运行”。


这场战争中,我们都知道苹果公司付出了多少的代价。

但是这种代价给乔布斯带来的教训就是:在苹果所涉足的领域,必须要同时控制硬件和软件,否则迟早要受制于人。

后来,乔布斯的控制欲已经不仅在单个产品了,而是扩展到了端到端,最能体现这种控制力的产品就是ipoditunes以及后来的iphoneipad等系列,在这些产品中你会发现,乔布斯就是一个人在“玩”,其他人根本插不进去手。

乔布斯死活都不会同意让苹果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因为那样对他而言,就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控制。


03


“专注力”基因

乔布斯一个重要的过人之处就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在他的眼中决定做什么跟决定不做什么是一样重要的。

乔布斯认为,只有把眼界和目光聚焦到那些有真正价值的东西上,砍掉那些挡在前面的无用之物,才能够确保专注。

这种专注力挽救了苹果,乔布斯重回苹果第一年,就裁掉了3000多人,砍掉了70%不同的型号和产品。

“1997年9月,乔布斯成为临时CEO时,之前的一个财政年度苹果已经亏损了10.4亿美元”,“1998年整个财年,苹果实现了3.09亿美元的盈利。”

这种专注力背后,其实蕴藏着精准的判断。

公司如何在杂乱无章的状态下,迅速选定方向。

乔布斯在一次会议上,用记号笔花了一横一竖两条线,把白板分成了4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写上“台式”“便携”“消费级”“专业级”。

他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四个伟大的产品,每格一个。

“结果,苹果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突然集中在四个区域。专业级台式电脑,他们开发出了Power Macintosh G3;专业级便携电脑,开发出了PowerBook G3;消费级台式电脑,后来发展成了iMac;消费级便携电脑,就是后来的iBook。”


04


“扭曲力”基因


“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这个词来自于电影《星际迷航》电影中,特指外星人通过精神力量建造了新世界。


“有乔布斯在的时候,现实都是可塑的。他能让任何人相信几乎任何事情,等他不在的时候,这种力场就会逐渐消失。”


这个充满科幻感的专业术语,在现实社会中第一次出现是在麦金塔软件工程师安迪·赫茨菲尔德的著作《苹果往事》中,安迪拿它来形容乔布斯的强大气场。

在乔布斯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既是他能够借助表情、情绪、语言等将个人魅力的子弹射中目标对象,被打中子弹的人就像是上了“魔咒”,会脱离现实世界的约束,做出惊人之举。说的很玄乎,其实就是说,乔布斯很能“忽悠”,但这可不是一般的“忽悠”。

一次,乔布斯来到负责麦金塔电脑操作系统的工程师办公室,抱怨说开机启动时间太长了。这名工程师刚要开始解释,就被乔布斯打断了。

“如果能救人一名的话,你愿意想办法让启动时间缩短10秒钟吗?”乔布斯问道。工程师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因为这看起来似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开始发挥作用,他作出一个比喻,如果有500万人使用Mac,而每天卡机都需要多用10秒钟,那加起来每年就要浪费大约3亿分钟,而3亿分钟相当于至少100个人的终身寿命。

这番话让工程师十分震惊。几周过后,乔布斯再来看的时候,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

在乔布斯的眼中,艺术家没有不能完成的作品。如果有,那只能证明你还不够优秀。


05


“感知力”基因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乔布斯真的对技术了解不多,但他有一种惊人的天赋,知道什么东西能成功。

这种个天赋,可能就是感知力,乔布斯能够创造出一系列开创性的产品,最关键的核心在于,他始终有一种类似“强盗的思维”,对于用户而言,你不用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我会给你做好的!

他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过,“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在发明电话之前做过任何市场调查吗?”这种自信源于他对客户体验超乎常人的感知力。

每当路过苹果的销售店铺时,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多人?他们在干什么?都是来买产品的么?为什么苹果的店铺像是磁石一样仅仅吸住了庞大的客户群。


“柏林苹果直营店,前身是 19 世纪一座当地知名的剧院”


1999年前后,乔布斯开始意识到,苹果产品的销售环境必须改变,自己决不能容忍,将艺术品一般的产品交给那些不懂其中精髓的普通销售员来推销。

苹果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销售模式。

于是苹果零售店的模型就开始在乔布斯的脑海中打转。

苹果零售店最终能够成功,主要贯彻了乔布斯的“几个足够”理念。

“足够近”理念。苹果零售店应该开设在繁华街区的购物中心,无论那里的租金有多贵。而此时很多的电脑销售商都把店铺搬到了更为偏远,但是租金更为廉价的郊区。

“足够大”理念。商铺的面积能够体现品牌的重要性。零售店本身就是实力最直接的表达。所以现在我们想起苹果的零售店,应该就是巨大的空白空间。

“足够少”理念。当时苹果的产品数量不多,不足以装满整个店铺,但乔布斯认为这恰恰是一种优势,应当建立一个以“少”为特色的商店,给人们更多使用产品的位置。

“足够简”理念。在苹果的零售店铺里,顾客不用关心有没有收银台,因为这里的付款流程已经简约到极致了。乔布斯认为,简约、减少分心的因素,是一家商店成功的关键,对于产品来说也一样。

2001年5月19日,第一家苹果零售店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泰森角购物中心开业。一直到2004年,苹果零售店每周的客流量已经达到了5400人,这一年,零售店的收入达到12亿美元。

乔布斯的感知力是没有任何道理的,甚至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与时代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乔布斯一直渴望向人们展示平板电脑的正确做法——没有手写笔。


2010年1月27日,iPad在旧金山正式亮相”


和以往苹果的开创性产品一样,ipad的亮相迅速激起了巨大浪潮。但是负面的声音也与日俱增。

最有代表的就是比尔·盖茨。在谈到iPad时盖茨说:“我仍然认为,手写笔和真正的键盘,也就是上网本,会是主流,我没有当初iphone发布时那种感觉。Ipad是个不错的阅读器,但是它没有任何地方会让我觉得,‘我多么希望这是微软做出来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过了这么多年后,通过上面的一番话,就不难看出盖茨与乔布斯之间那微小但致命的差距。

产品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说话,不到一个月,苹果公司就售出了100万台ipad,iphone花了两倍的时间才达到这一销量。到2011年3月,发布后9个月的时候,销量已经达到1500万台。毫无疑问,ipad成为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消费产品。

现在,ipad pro已经可以配手写笔了,但是我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符合乔布斯的意愿。




关于乔布斯的故事,到这里已经先告一段落了。这些内容是我在读艾萨克森所著《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乔布斯是一个有极高天赋的人,聊他的故事,并不意味着学习他的一切,或者肯定他的一切。

重要的是,我们在他的身上能不能看到那些,在自己所处不同状态下应该采取的一种不屈的精神和灵活的战术。如果哪怕有一点点的启示和鼓励,就是有意义的。

以下是乔布斯的一些金句送给辛苦读完文章的各位:

1、当你打开iphone或者ipad的包装盒时,我们希望那种美妙的触觉体验可以为你在心中定下产品的基调。

2、我答应过自己,不会让钱毁了我的生活。

3、当你拥有真正的优秀人才时,你不必对他们太纵容。最顶级的人才喜欢一起工作,而且他们是不能容忍平庸作品的。

4、让我们做得简单一点,真正的简单。

5、伟大的艺术品不必追溯潮流,它们自身就可以引领潮流。

6、过程就是奖励。

7、世界不会静止不动,如果我们这样做,领先的技术就会把我们甩下,而我们已经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得不被扔进垃圾桶。

8、物质只把生活填满而不使之充实。

9、产品是有灵魂的,是为了一个使命才被生产出来的。

10、要回想起你是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想起你的偶像是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