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关于中小学校云课堂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关于中小学校云课堂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站):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市教委《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指南(试行)》、《关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校云课堂建设,加强云课堂教学应用模式探索、师生信息化素养培养、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教学全面深度有效融合,创新引领,变革教与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的精神,,以教育信息化2.0为总缆,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探索‘互联网+教育’途径,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坚持“区域统筹、应用驱动、育人为本、以点带面、融合创新”的原则,围绕“以研促用、以用促建”的总体思路,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开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协作、互动式个性化学习,推进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媒体、新产品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变革教与学方式,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

  云课堂是继传统教室、多媒体教室后的新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过程数据化、学习方式个性化、评价反馈实时化、交流互动多维化、资源推送智能化、教学决策精准化,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结构与模式,构建起大数据时代“教、学、研、管、评”一体化的智慧化学习环境。云课堂建设主要包括无线网络、教室多媒体设备、教与学应用互动平台、移动学习终端、数字化教育资源及学习工具软件等建设内容。

  (一)无线网络

  各区县要推动本区县教育城域网的优化升级,接入重庆教育宽带网,加快中小学校“无线校园”建设,确保网络环境满足云课堂的部署及大规模应用。每间云课堂教室通过千兆及以上带宽有线接入,配置高并发高速率的无线路由交换设备,确保教室所有移动学习终端的稳定连接。WiFi同时接入能力不少于该教室移动学习终端数,移动学习终端无线接入带宽不低于8Mbps,保证每台移动学习终端的实时交互和流畅观看1080P视频,同时满足向所有移动学习终端同步推送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能力。

  (二)教室多媒体设备

  配套满足要求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大屏一体机,以及必要的高性能教学用计算机(或教师平板)、实物展示台和音响系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配置多屏互动的教学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大屏一体机的尺寸、;交互式电子白板>系列两项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技〔2017〕6号)要求执行。

  (三)移动学习终端

  移动学习终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兼顾方便携带、易用及屏幕大小,目前仍以平板电脑为主。平板尺寸不低于8英寸,屏幕分辨率不低于1920×1200,存储不低于2+16G,支持802.11a/b/g/n/ac 双频(2.4GHz和5GHz),摄像头分辨率不低于500万像素,电池的使用时间不低于8个小时。性能上确保学段内能流畅访问教与学应用互动平台,流畅运行学习APP,并能快速访问互联网。学习终端还应考虑防摔、视力保护、不良信息屏蔽、功能管控(如通过教师、家长对上网、学习APP等功能或模块的开关及使用时间进行授权)等功能。每间云课堂教室配备一台满足移动学习终端数量的智能充电柜。

  (四)教与学应用互动平台

  云课堂教与学应用互动平台应实现各区(县)、学校的有效对接,实现各项管理数据、教学行为数据与教育资源共享,能与智慧校园应用平台实现数据对接。互动平台还应兼容不同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应用,全面支持学生课前、课中与课后的个性化学习,实时采集和记录学生学习行为与评测数据,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全面真实的学情分析,辅助教师调整教学设计和及时改进教学,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精准化的指导与服务。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1.备授课。师生教学空间管理,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习惯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服务;具备网络备课、微课制作、网络辅导等多种实用功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学习进度管理功能,支持不同平台教学终端的教学应用,实现家校互通。

  2.记录与分析。记录教师教学历程与学生成长轨迹,有效管理学生各时期、各阶段及各环节的行为数据;具备可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提醒与分析功能;辅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差异化教学。

  3.教学互动。互动平台应当具备智能点名、发言提问、互动教学、屏幕广播、教学示范、文件传送、自主学习、主客观题管理、学情分析等功能,能够实现资源媒体的分层和个性化推送。帮助老师、学生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

  4.教学评估。具备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估和学生学习评估功能。

  (五)教育资源及学习工具软件

  1.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与学资源是传统教材的电子化、延伸、拓展和补充,包括媒体素材(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课件、微课、题库、网络课程、学习作品等。数字化资源应做到共建共享、丰富,并有效匹配章节(或知识点)和智能化推送。

  2.教与学工具。教与学应用互动平台应能为教师的备课、授课、试题创建、作业批改、成绩分析、学习指导提供便捷、智能化的支持,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减轻教师负担。因此,互动平台应具有备授课工具、作业评测系统(含试题创建、智能组卷、作业发布、主客观题自动批改、错题本等)、数据分析系统(含学情分析、成绩分析、错题分析、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

  云课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各区县要把中小学校云课堂建设与应用纳入本地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及当年建设计划,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引领发展,又要注重可行性,持续推进。同时,各区县和中小学校要结合本指导意见,坚持“适用、够用”原则,大胆创新,细化中小学云课堂建设规范、应用指导与督导评价,调整优化现有云课堂教学环境建设,不断加快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更加可持续的中小学云课堂建设。

  (二)注重创新应用

  创新是推动云课堂教学应用的不竭动力。充分发挥云课堂优势,遵循规律,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教与学固定模式,重组教与学流程,融合创新,构建云课堂环境下课前、课中、课后的课堂教学新生态,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探索总结数字化教学新模式,真正实现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与学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变革,形成自主、探究、协作、互动式的个性化学习氛围环境,做到精准教学、消除学生学习差异,实现教育公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强试点示范,鼓励各校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广泛开展云课堂环境下教育教学探索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化融合创新新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广典型案例做法,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机制是持续推进云课堂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加强本区县和学校云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组织领导管理。其次,加大经费投入,要积极争取云课堂建设专项经费预算,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建设。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投入参与云课堂教学环境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第三,强化督导考评,充分发挥督导考评的导向、激励、规范和保障作用,将云课堂建设与应用纳入本级督导考核体系,作为迈进教育信息化新时代标志、信息化水平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指标,列入区县、学校年度目标考核,纳入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附件



关注中国教育装备网

99.9%的人还在扫描二维码,其实可以这样玩

长按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订阅号


服务号

咨询、合作热线:

0551—65331809,65331897,65331894

咨询、意见反馈QQ:

200901897 200901809

友情链接